ABC小说>穿越重生>司礼监>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老虎大了,养的人也怕

魏良臣不是心血来潮要和杨镐谈论在辽东推行“移风易俗”一事,他是有目的的,因为,他需要得到来自文官系统的力量支持。

不论哪朝哪代,推行哪个政策,都需要具体的执行者和鼓吹者。

二者不外乎文武。

可太监,在大明朝是独立于文武的存在。

大明开国两百多年来,没听说哪个太监给定了什么国策的。

故而,身为“内臣”的魏良臣受身份所限,根本没有办法跳到前台,他宣扬的再多,世人也只当他是“阉患邪说”,也只会骂他太监干政。

这叫天然原罪,无关他的说法是对还是错。

那么,为了将来能够顺利在辽东推行移风易俗的政策,魏良臣必然需要有那么一帮子文武官员充为他魏公公的“白手套”。

就如二叔同样有“五虎”、“五彪”、“十孩儿”等文武官员替他摇旗呐喊,替他出谋划策,替他打理具体事务一般。

杨镐和熊廷弼就是魏良臣倾向的未来合作伙伴。

两者有很多地方相似,其一都是进士出身;其二都对辽事熟悉;其三,对建州女真都持敌意;其四,两者的脾气都不好,或者说行事都极为凌厉。

最重要的是,这二者都不是东林党人,且一前一后都成了辽东有名的边臣,同时又都看不惯李成梁,对其在辽东“养寇”政策极为不满。

可悲的是,这二人也同样是一前一后被诛杀。

熊廷弼之死或许有党争因素,杨镐之死则纯是崇祯为了立威,或者为了振奋人心的宣传缘故。

可笑的是,杨镐被杀了,明朝对后金的战绩却是每况愈下,多少个萨尔浒也不及辽东一年又一年的战败,也不顶后金军一次又一次的入关所造成的损失大。

要知道萨尔浒固败,杨镐仍坐镇沈阳,辽东除开原、铁岭这二处邻近建州的重镇失陷外无一失陷,而开原、铁岭的失陷也非战之过,乃是女真奸细内应夺门原因。至于抚顺,更是李永芳投降之故。

即便如此,奴尔哈赤的建州八旗在大胜之后也依旧在黑图阿拉打转,不敢举兵攻打沈阳。惨败之后的辽东明军在损兵折将之余,也依旧对建州具有优势。

北京城万历皇帝对此败也浑然不放在心上,收到战败消息后他没有大怒,也没有追究杨镐的兵败之罪,只让杨镐重整兵马,收拾残局。

只是科道却揪着杨镐不放,三天两头上书,一个个御史如玩命似的要置杨镐于死地,万历终是扛不住只得命将杨镐逮入诏狱。

可惜的是这个时候,万历的生命已经走到最后,他没有来得及对辽东形势作出最新部署时便驾崩了。

随后杨镐下狱,辽东便如多米诺骨牌,瞬间糜烂,这才引出了熊廷弼出关以及其后的袁督师了。

魏良臣认为如果万历能够顶住科道的压力,暂缓追究杨镐兵败之罪,仍使杨镐在沈阳收拾局面,辽事不可能如后来那般眨眼间崩成那般境地。

杨镐不是一个合格的边帅,这一点魏良臣是看的清楚的,结合杨镐的一生,他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便宜老师是一个优秀的后勤官。

换言之,杨镐是一个有能力的民政官员,而非带兵的统帅。他的长处是屯田、勾军,组织系统,收拾人心,而非亲自指挥作战。

这一点从朝鲜、从萨尔浒之战便可看出,两次野战,杨镐都败了,说明他缺乏组织大兵团作战的能力。

而萨尔浒兵败之后的辽东局面,则恰恰可以给杨镐施展才能的机会。他之所以能在辽东发迹,起步也是因为协助董一元做好后勤民政工作,之后也是一直如此,终成朝堂眼中的有名的“边臣”。

可惜,杨镐没有机会。

现在,魏良臣这个便宜学生打算给这个便宜老师机会,不是让他带兵打仗,而是让他发挥自己的长处,做一个最优秀的“白手套”,替他魏公公执行一下移风易俗这个很好的民族融合之策。

杨镐正宗文臣出身,如果他能出面在辽东推行移风易俗,推行蓄发改服政策,那么就会减少来自朝堂和地方的很多阻力。

状态提示: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老虎大了,养的人也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