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穿越重生>三国小霸王>第842章 见识

骑兵发源于拥有大量优质马匹的草原,这一点毋庸置疑。中原早先以车战为主,虽然也有骑兵,但都是作为辅助兵种。战车的冲击能力很强,可是对地形要求高,而且需要大量步卒配合,面对草原上的骑兵时,战车几乎无用武之力,除非诱胡人上当,围而歼之,否则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意义。

转折点发生在汉武帝时。为了对付来去如风的匈奴人,汉武帝改变了以前的战法,基本放弃了战车,以骑兵对骑兵,有一段时间甚至放弃了步卒,以纯骑兵出击。为了克服中原骑兵骑射能力总体不如匈奴人的现实,汉军干脆放弃了骑射,采用强行突击,近距离肉搏的战术。

相比于骑射,近距离肉搏对骑士的要求更低,杀伤力却更强。想想也能明白。策马冲到跟前,用矛戟刺杀,总比在起伏不定的马背上射中几十步外的目标容易一点,被矛戟洞穿身体,肯定也比中箭更严重。只要不是要害,中箭通常不会死,对于普通装备铁甲的汉军骑士来说,中箭甚至不影响战斗,但是被矛戟刺中,就算不死也要重伤,当时就有可能丧失战斗力。

有了这两个优势,汉军的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

既然这个战术并不难,杀伤效果又好,为什么胡人不用?原因很简单,近身格斗比骑射更危险。在将对手刺下马去的时候,骑士也很容易落马,而且近距离的短兵相接更考验战士的勇气和技巧,这都是胡人不具备的条件。他们更习惯于远距离射击,不习惯贴身肉搏。

但是战术因形势而变,汉军可以变,为什么胡人不能变?在汉军的打击下,他们已经快亡种了,为什么还固守骑射的战术?太史慈以前不解,这次去辽东,与胡人接触,才知道其中原因。.16xz 一流小站首发

汉军出征是奉命行事,有军法管制,违令则斩,所以作战时不管有利没利都必须一往无前,舍生忘死。而胡人是部落制,部落首领对属下战士控制能力有限,无法像中原将领一样逼着部下冒险冲锋。胡人打仗的就是为了利益,战胜了,他们可以得到战利品,战败了,他们一无所有,如果战死了,他们连妻儿财产都会成为别人的,所以他们会尽可能的避免伤亡,一旦形势不利就逃跑。

改变了战法之后,汉军就占据了主动,只有要足够的马匹支持,只要指挥的将领不蠢,几乎都能取胜,区别只在于是大胜还是小胜。如果是霍去病那样的天才将领,率领三五万骑兵就可以横行草原。公孙度不如霍去病,但乌桓人、高句丽人现在也没有冒顿、伊稚邪那样的英雄,所以公孙度见谁灭谁,短短几年就雄霸辽东。

所以不是公孙度强,而是乌桓人、高句丽人很弱。

同样是乌桓人,他们在中原将领麾下作战,有军令钳制,就是所向无前的精骑,渔阳突骑是光武帝赖以夺天下的名骑。可是一旦回到草原,与汉军交手,他们就是逐利之徒,乌合之众,战斗力大打折扣。

“将军应该小心袁绍。我听说袁绍与匈奴人、乌桓人的关系都非常好,早从袁安起,袁家就主张对胡人友善,胡人对袁家印象非常好。而公孙瓒却一意用强,匈奴人、乌桓人都恨他,时叛时服,仇怨很深。这些胡骑在公孙瓒手中很难发挥出真正的威力,一旦到了袁绍手中,万余精骑驰骋中原,无人能当其锋。”

孙策恍然大悟。这算是遇到明白人了,原来中原骑兵和胡人骑兵的区别在这儿,果然还是政治决定军事。马超武艺和太史慈不相上下,论见识可差太远了。人果然还是要读书的,不仅是知道几句子曰诗云,更重要的是开拓眼界,养成思考的习惯。做为将领,仅仅有勇武也是不够的,还要有大局观,有战略意识,否则就是匹夫之勇,斗将而已。

孙策越听越对太史慈感兴趣,主动说起了与当前形势有关的话题。“子义在铜官山数月,能让祖郎无可奈何,对山地作战想必也有自己的见解,能否为我解说?”

太史慈躬身施礼。“敢不从命。慈在辽东,身无积储,为维持生计,常常入山狩


状态提示:第842章 见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