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明末锦绣>第六百七十三章 汉阳

(谢谢书友“书友43075447”的捧场!)

朱宏三出发的时候正是神武三年二月十八日,他不知道在他出发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长江边上的汉阳,满清的定远大将军,郑亲王济尔哈朗,带着东拼七凑来的二十万大军,在汉阳正式誓师,进攻南明神武政权,两边刚缔结不到半年的合约彻底玩完,整个中国大地刚熄灭一年多的战火又重新燃烧起来。

事情的起因还是要从神武二年十一月份说起,当时济尔哈朗倒霉被多尔衮削爵,成了多罗郡王。不过孝庄在和佟图昌达成协议后,感觉手中实在无人可用。两黄旗都是豪格的人,在豪格被多尔衮处死后,这些人基本都投靠了多尔衮。本来代善还是个制约多尔衮的可靠人选,可是就在神武二年十月份,被多尔衮压制多年的代善也死在北京,两红旗的旗主都没了,两红旗现在也乱成一团(努尔哈赤这几个儿子真的很厉害,但是一个个都短命的很)。

正蓝旗旗主是多铎,现在多铎死了正蓝旗也就归了多尔衮。现在唯一还算有些本事,并且不是多尔衮集团的就这么一个镶蓝旗的济尔哈朗。所以孝庄思前想后,决定去面见多尔衮,和他陈述厉害,争取放出济尔哈朗。

多尔衮不愧是战略家,在听孝庄述说南北军情后,他敏感的认识到多铎在江西丢掉的二十多万满蒙八旗是自己手上的唯一机动兵团,现在不是想不想怎样打过长江去,消灭朱宏三的问题,而是要小心防备朱宏三越过长江攻击自己。要知道扬州再往北就是山东,距离北京可没多远了。

同时多尔衮对佟图昌提出来的,联合永历皇帝朱由榔先对付朱宏三的建议很赞同。朱宏三现在已经占据了长江中下游最富庶的好地方,再给他几年的发展时机自己还活不活?所以多尔衮没怎么考虑就同意孝庄的要求,放出济尔哈朗,并且将京城中最后的两万机动兵团交给济尔哈朗。

这两万人是两黄旗和两红旗的最后资本,多尔衮还是留了个心眼,没有动用自己两白旗最后的老本。不过孝庄就算知道多尔衮的小算盘也只能捏着鼻子答应,因为毕竟多尔衮已经做出让步,你两黄旗在不出点血也说不过去。

现在代善刚死,代善几个能打的儿子岳托、硕托、萨哈璘、瓦克达还没他们老子能活,在满清入关前就纷纷死了。现在袭爵的是代善的第七子满达海,虽然他老子刚死,但是现在也没办法,只能化悲痛为力量,直接出征。

还有就是两黄旗的几员大将,两黄旗当年当然兵强马壮,但是随着豪格的死,两黄旗被多尔衮压制的厉害,几个能打的纷纷被迫害而死。现在只剩下图尔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塔瞻几个,这一次也都给济尔哈朗带上,济尔哈朗则带上自己唯一成年的儿子济度。

兵力除了两黄旗和两红旗凑出来的两万人,还有在山西防备姜壤的汉军旗抽调出两万人,还有孝庄的娘家,蒙古科尔沁部也抽调三万人,有孝庄的弟弟索诺木带领,入关为姐姐助阵。同时山东和河南的军队不能动,这两个地方要防备扬州的明军,孝庄没办法只好将陕西的墨尔根和李国翰部两万人、驻守汉中的唐通一万人调入湖广,归济尔哈朗节制。

孝庄这么做也是没办法,因为多铎在江西丢了二十多万军队,现在满清整个防线上到处是窟窿。不过现在为了能迅速的消灭朱宏三,重新夺回产粮区南直隶,也顾不得那些了。就这样清廷在东拼七凑下,弄了十万人马交给济尔哈朗,除了这些还有扬州的五千两白旗精锐、三万蒙古八旗、还有驻扎在汉阳的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的七八万军队,总算凑够了二十万兵马,算是从人数上强过对岸武昌的明军。

济尔哈朗在十月初五离开北京,他只带了两万正黄旗精锐,其他所有军队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分多条路线南下,到湖广襄阳集合。

济尔哈朗在十一月初到达淮安,和扬州的明军交接俘虏后,带着队伍离开淮安,走徐州,从归德府进入河南。当年多铎的部队就是在河南染


状态提示:第六百七十三章 汉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