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明末锦绣>第七百六十九章 正阳门

朱宏三知道陈名夏这个人,也知道他的那些话,但是他不知道陈名夏在历史上正是被他的好学生顺治处死的。

在历史上陈名夏因倡言“留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为宁完我所劾,在十天后陈名夏被判绞死,他的儿子陈掖臣被押到北京,杖四十,流放东北。

清廷初期使用大量明末遗臣,因此清朝初年一直都还有明末党争的阴影,仍是“南北各亲其亲,各友其友”,如顺治时期冯诠与陈名夏的北党与南党之争,冯诠原是依附魏忠贤的阉党,而陈名夏是东林党之后。陈名夏作为南党的首领,“所推毂南人甚众,取忌于北” 。清初大量延用明朝旧宦,明末党争的弊端在清初政局立即反映出来。

不过现在因为多尔衮已死,党附多尔衮的冯诠等人被免官回乡,陈名夏利用皇帝老师的身份刚刚占据中央,所以还没等到北人的反击,朱宏三就打到北京了。

朱宏三并没有问顺治皇帝为何弃城而逃,而是对陈名夏说道:”陈名夏,你是北京留守,带朕进城吧!“

陈名夏不敢耽搁,赶紧起身在前面引路,带领朱宏三和他的六万大军进城。

这是汉人衣冠这几年第一次大张旗鼓的出现在京师,并且还是汉人的皇帝回来了,整个北京南城沸腾了,所有人都出来拜见神武皇帝朱宏三。

朱宏三进入的永定门是北京南城第一道城门,南城这里原本都是大片空地,除了天坛和山川坛外是大量的农田和工厂,在明朝以前这里是最低等的工匠住的地方。可是随着满清占领北京,将整个京城内所有汉人都赶了出来,把好房子都让给满洲八旗自己人居住,并且命令汉人不得进入满城,这项政策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现在朱宏三看到的北京南城正是这种情况,原北城的大批居民被赶到南城,财产也都被没收,没办法这些人只能在南城的大片空地上搭棚子居住。古代的卫生环境当然不用说,这里每天都有人死亡。

现在的北京最高文官是侯恂,他是北直隶总督,朱宏三看到南城居民这种惨状,对身边的侯恂说道:“侯先生,你下一份安民告示,就说朕答应他们,将原本他们的房产还给他们,被满清抢走的财物也尽量追回!”

侯恂也是久为官场之人,听皇帝这么说后赶紧让人在道路两边将皇帝的圣旨大声喊了出去,这下更多的居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朱宏三。

永定门里就是正阳门,这里就是后世的前门大栅栏,前门商业区发源于明代永乐年间,明代北京突破了元代“前朝后市”的定制,在正阳门周围以及南至鲜鱼口、廊房胡同一带形成大商业区,大栅栏一词要追溯到明代孝宗弘治元年。当时,北京有“宵禁”,为了防止盗贼隐藏在大街小巷之内,由朝廷批准,在北京很多街巷道口,建立了木栅栏。万历年间这里出现大量的工匠作坊、茶楼和戏园,形成专门街市。不过现在可没有当年的繁华,这里因为战乱连年,原本街道两半的商铺都已经关门大吉。

前面就是正阳门,天子出入的地方,以前正阳门可不是随便开放。朱宏三后世来过北京,也到前门城楼上游玩过,不过当时正阳门只剩下一个城门楼子,肯本看不出来雄伟之处。

正阳门的建筑形式为砖砌堡垒式,城台高十二米,门洞为五伏五券拱券式,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箭楼为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上下共四层,东、南、西三面开箭窗九十四个,供对外射箭用。箭楼四阔七间,宽六十二米,北出抱厦五间,宽四十二米,楼高二十四米,门两重,前为千斤闸门,后为对开铁叶大门。

朱宏三这一生也见过天下坚城的模样,比如武昌、广州,还有作为京城的南京,但是这些城市的城门都没有正阳门雄伟。在崇祯上吊时朱宏三来过北京,但是当年从东便门进入,根本没机会,也不敢跑到正阳门这里观看。

朱宏三驻足正阳门下, 看着二十多米高的城楼,发出感慨说道:“侯先生,天下坚


状态提示:第七百六十九章 正阳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