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明朝大官人>第四十八章 县试

二月十五,休沐之日,陈舟回到了家中。

这次休沐,和往日回家休息又有所不同。

有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准备考篮。

这考篮,其实就是一个手提长耳篮,用来装笔墨纸砚等文具,食物饮水。

不过既然是考试之用,就专门有人编织出花样翻新的考篮,鲤鱼装饰的最受欢迎,取得就是鱼跃龙门之意。

其实独占鳌头,蟾宫折桂也有人尝试过,一是形状复杂,二来这乌龟蛤蟆的多少有些贬义,所以都淘汰了。

考篮是李氏亲手编的,据说卢氏也帮了忙。

这对陈家来说,可是一件大事,陈家几代都没有个识字的。

可是今天,有陈家的孩子去参加县试了!

老陈头专门在祖宗牌位前上了香,摆了供品,祈求祖宗保佑!

天气还冷,这吃的东西就得注意,不能带些油腻的。

瓷茶壶也有专门的茶壶箩,塞上些棉絮来保温。

本来李氏想用些旧棉絮,卢氏不让,愣是从自己的嫁妆被子里撕了一大块出来,结结实实塞满了。

不过这也就是多维持一两个时辰罢了。

笔墨砚自然不消说,早就准备好了,都是双份!

陈舟苦笑,这是怕自己打了砚台是怎么着?

到时候进考场,那抄捡的必然要多看两眼了。

入场前,有“搜子”搜查全身,目的就是防止怀挟抄写等纸张入场。

所以纸是绝对不许带着的,包括草稿纸都是发的,而且要交上去。

这也是因为科举事关前途命运,难免有人在这方面绞尽脑汁,想些啼笑皆非的办法。

提篮、食盒、食物、饭碗、蜡烛,甚至便器,卧具等等,凡是能带入考场的,都有可能成为挟抄的藏身之处。

更有甚者,就像贩卖毒品一般,采取体内挟抄的方式。

万历皇帝辛卯年的乡试,南直隶考场就搜出一个监生怀挟。

是用油纸卷紧小抄,用细线捆好,藏在了屁股里。

结果被搜身的人牵着线头拽了出来,问他,他还不承认,还推卸说,是自己前边那考生扔的。

前边考生辩解说:就算是我扔的,怎么就能不上不下正中要害,你又为什么屁股撅得半天高,来等着我扔呢?

连监场的官员都差点笑死!

其实这位监生对于夹带的包装,藏匿的部位,如何方便取出等,都做了周密的部署,考虑的周详实在是不得不让人佩服。

就是情商太低,在被查出时的反应可笑了些。

可见,为了挤科举考试这根“独木桥”,考生可真的算是煞费苦心。

陈舟自然不会有这等烦恼,可是也十分郑重地对待这次县试。

所谓狮子搏兔,必用全力,大意失荆州可要不得。

所以这准备的东西,陈舟一一过目过手。

都准备停当,二月十八这天,大郎起了个早,将家里的那头驴套上,又把准备的东西搬到了车上。

到了青田镇上,又接上了张平夷,到接近午时的时候,赶到了枝江县城。

到了芊雪坊,陈舟急忙催促着大郎回去,否则怕要贪晚走夜路了。

这交通实在太不方便了。

大郎走了之后,陈舟和张平夷把东西搬到了孟昭瑞早就准备好的屋子里。

芊雪坊夏天自然是门庭若市,可是这冬天刚过,春寒未解,显得冷冷清清的。

晚上很早就入睡了,一夜无话。

这时候也没有闹钟,早晨起床,基本靠鸡叫。

县试这等大事,自然不能这么草率,孟昭瑞专门叫人候着,充当鸡人。

寅时刚过了一刻,这伙计就来敲门了。

陈舟急忙起身,洗漱完毕,那边雇佣的妇人早就把饭食热好了。

陈舟尽量多吃了些,免得早早就饿了。

水可没敢多喝,这么多考试的童生,出恭牌可没那么多!

张平夷也是如此。

二月十九,月色还好,路上灰蒙蒙的,倒还看得清楚。

东西搬到车上,一路向着县学行去。

县试的考棚,就设在县学之内。

陈舟觉得自己起得挺早,


状态提示:第四十八章 县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