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挽明>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874章 春天五
地方官吏是否会曲解朝廷颁发的政策,引发民众的骚动;或士绅们和地方官吏勾结,把自己的积欠转嫁到普通百姓头上去等等问题。在方岳贡这边都获得了令他信服的解决办法。

而对于方岳贡来说,第一次向皇帝进行工作汇报,就能和皇帝进行这么顺利的交流,显然他选择的户部工作突破口,是选对了方向。且皇帝对于积欠问题提出的诸多问题,也表明他对于积欠问题注视良久,这样他去做这件事的时候,就不必再担心皇帝会随时撤去对他的支持了。

自崇祯登基以来的一贯表示,只要能够获得这位皇帝陛下支持的事情,很少有半途而废的。即便最终失败了,崇祯也会保住主事者不受牵连。就这一点而言,在这位皇帝下面做事可比在他兄长、祖父下面做事要安心的多。

为这场交谈开了一个好头,方岳贡的心情显然放松了不少,于是他便一鼓作气的向皇帝提出了第二个建议,“…根据以上这些数据显示,但凡在过去十年里朝廷极力发展的地区工业中心城市周边,在抵抗过去这三年的自然灾害要远远好于其他地区。

比如洛阳和开封两地,位于运河附近的开封地区,不管是人口还是经济都要超过洛阳地区。但是在这三年连续的旱情里,开封所遭受的人口和经济损失却远远超过了洛阳地区,且社会秩序一度失去了控制。

反之,在洛阳地区,即便是灾害最严重的时期,地方上还保持着基本的社会秩序,损失几乎被降到了最低限度。去年洛阳地区气候开始恢复正常,当地除了临近黄河几县出现了蝗害外,整个地区的经济就开始好转。

根据臣和笪侍郎等户部官员的研究,两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差距,一在于组织;二在于计划…”

听着方岳贡对开封和洛阳的组织能力、计划经济做了一个详细的对比之后,朱由检才略显好奇的向他问道:“那么方卿跟朕说了这么多,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方岳贡用眼角的余光观察了身边一直保持沉默的笪继良,方才对着皇帝回道:“粮食局的各位同僚在汇总了这些年的数据之后,向臣提出了一个主张。臣觉得很有意思,所以便带着笪侍郎一起过来,想要让笪侍郎好好的向陛下述说这个主张。”

在崇祯的点头同意下,笪继良沉吟了一下,方才缓缓向皇帝汇报道:“粮食局的几位同仁的确有这么一个设想,但臣对这个设想并不是很赞成,不过既然方尚书坚持,臣只好请陛下听上一听了。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大明各地的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天灾的祸害。自我皇明开国以来,这样广大面积和损失严重的灾害,可以说是极为少见的。

但是,粮食局的诸位同仁同样也注意到以下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过去三年里,大明境内的天灾层出不穷,可如果放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地域去看,这种灾害显然又是处于局部的。

就好比,过去陕西受灾,但是相邻的河南、山西等地却还是风调雨顺,因此朝廷就能从正常收成的区域调拨粮食。现在我大明境内虽然灾害频频,但是大明南方各省风调雨顺的地方并不是没有,只是当地出产的粮食不足,难以满足北方受灾地区的所需而已。

可是如果我们把目光从大明境内看向大明以外的地区,西域、中亚、南洋各地的气候还是相当正常的。西域、中亚距离我国腹地实在太远,想要运粮回来成本过于高昂,但若是把一部分灾民迁移过去,不仅可以减轻灾区的负担,也能借这个机会充实边地,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南洋各地距离我国的距离虽然不近,但是因为靠近人口最为密集的东南沿海,加上运输成本最为低廉的海上运输,因此不管是向南洋迁移人口,还是从南洋各地运输粮食回国,都是切实可行的,这三年里也是被证明了的方案。

且南洋地区适合种植稻米的地区和荒地极多,其中以红河下游、湄南河下游、湄公河下游、吕宋岛中部最为适合大面积耕作。而除了红河下游之外,其他三处地方的开发程度还不到一


状态提示: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874章 春天五--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