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穿越重生>明鹿鼎记>【0719 熊廷弼当初到底有没有给四万两银子】
廷弼也是大名鼎鼎。

《明史熊廷弼传》有一句话:“五年八月弃市,传首九边”。据说,其被处死之后,尸体弃之荒野,其血淋淋的首级则被朝廷传至各处边关示众,以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

明朝末期,经守辽东疆土者,有“三杰”之说,依次为孙承宗、熊廷弼、袁崇焕。

然而,这三人,均受到排挤打压,甚至死于非命。若“三杰”之中任何一人受到信任并重用之,满清何以坐大并轻松入关?历史或许就此改写了。

“辽东三杰”,以熊廷弼最早,且正处在后金崛起之初。其经守辽东之功,史家多有正面评价。

《明史熊廷弼传》记载:“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

熊廷弼生卒年为1569至1625年,著名军事将领,字飞百,亦作非白,号芝冈,湖广江夏人。

史书说熊廷弼有胆略,知兵事,且善射。其少时家境贫寒,放牛读书,却刻苦强记,奋发图强。

万历二十五年(1597),熊廷弼举乡试第一,次年中进士。

万历三十六年擢御史巡按辽东,他针对辽东地广人稀、边防多事之现实,主张实行军屯,缮垣建堡,按劾将吏,军纪大振。

但是,他的“修边筑堡、以守为战”的存辽大计,与时任辽东经略的杨镐之议不和,后被排挤,转岗督学南直隶。

万历四十七年,著名的萨尔浒之战发生,辽东经略杨镐指挥的四十七万大军惨败。

朝廷经廷议,遂擢升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取代杨镐为辽东经略,从而使大明王朝辽东战局大为一振。“由是人心复固。”

熊廷弼镇守辽东,居功至伟。其终被问罪,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韦宝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来,概括起来大致是三个原因。

一是天子更替。二是党争之害。三是熊廷弼这个人本身之性格。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历朝历代的特色之一,明朝也不例外。

熊廷弼是在万历朝被重用的,万历皇帝虽说长年罢朝,但是对熊廷弼仍相当信任。

万历的用人原则,也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毫无疑问,在万历去世之前,熊廷弼的方针政策均得到万历皇帝毫无保留的支持。

有人甚至认为,万历皇帝与熊廷弼是“军事战略上的知己之交”。

正因为如此,万历皇帝特赐熊廷弼尚方宝剑,“重其事权”。

其实,在万历年间,熊廷弼被言官谤议攻击的事情,从未间断,特别是在镇守辽东的不长时间内,各种弹劾之奏疏,不绝于耳。

但是,万历皇帝从来不听。他对熊廷弼的建议和主张,统统予以支持。

这一点,仅从简单的《明史熊廷弼传》就可以看出来。

凡是熊廷弼向万历皇帝的上疏,记载皆为“疏入,悉报允”、“疏入,帝从之。”

万历皇帝曾针对言官的弹劾,对熊廷弼批复过一段相当有意思的话。他说:“辽事败坏,皆地方官玩曷所致,熊廷弼一意振刷,恢复封疆,朕深切依赖。今夷情甚急,岂经略释肩之时,自弃前功!着益殚忠任事,与诸臣协心共济,毋为人言所阻”。

这段话,可以看出,万历皇帝对熊廷弼的“深切依赖”,以及对一个重要臣僚的“语重心长”。特别是一句“毋为人言所阻”,更是推心置腹、坚定决心。

照通俗的话语解释,意思就是你放心,让别人说去吧,一切无妨,照你的思路干去下吧,朕支持你。

据说,万历临死之前,身患重病,依然对熊廷弼分外关注,别的奏疏可以不看,唯独熊廷弼的奏疏另眼相待,非看不可,且还要一一批复。

只可惜,万历皇帝的庇护很快结束了。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卒。明光宗继位,不到一个月,也死了。

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大统。

言官文臣立刻磨刀霍霍,群起攻击熊廷弼。

自泰昌元年始,攻击熊廷弼的言论就如雨后春笋,蜂拥而出,“诋廷弼废群策而雄独智”。


状态提示:【0719 熊廷弼当初到底有没有给四万两银子】--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