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穿越重生>明鹿鼎记>【0970 首辅大人的难言之隐】
南方不闹独立。

或者说无法闹独立。

方法有很多,其中禁海就是一个手段。

海贸意味着巨额的金钱,有组织的团体,建造大型船舶的工坊,大量聚集的人口,还有与海外势力的频繁接触。

一旦有变,都会导致帝国市区失去最大的钱袋子,进而导致整个帝国的覆灭。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某海商集团从海外拉几千雇佣兵,本地水手发放武器有个两万人,乘大船入长江,分兵两路截断漕运,围攻南京,会有啥后果。

大明北方就指着漕运吃饭,在南方的军队又基本是渣渣。

古代军队机动性又慢,从北方调兵至少半年,等你北方兵过来,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不管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军事角度,开海禁,开海贸,这都是巨大的问题。

皇帝知道,大臣也知道。

天启皇帝不知道顾秉谦为难什么、

魏忠贤却很清楚。

以魏忠贤耳目的灵通,已经知道韦宝昨天在酒桌上提出的开海禁的话题了。

“首辅!你今天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你放心大胆的说吧,不管你说的对还是错,朕都恕你无罪!”天启皇帝朱由校忍不住催促道。

“老臣只是一点点拙见,其实也没有想好,要不然,陛下还是直接问韦爵爷吧,他知道的比较清楚。”顾秉谦硬着头皮,又将皮球踢回来了。

顾秉谦也是怂,不敢得罪韦宝,所以也不敢直接说这主意就是韦爵爷自己想出来的。

“哦?韦爱卿,你知道?你说吧,你的口才好,说的清楚,朕喜欢听你说话。”朱由校高兴了。

韦宝看了顾秉谦一眼,暗忖这有什么说不清楚的?你个老狐狸,不都是说好了的事情吗、

韦宝道:“魏广微大人和黄立极大人与首辅大人有联名署名的奏本,要不然,陛下直接看奏本吧?”

魏广微和黄立极闻言,相视一望,几乎晕厥。

他们见顾秉谦不敢说,以为奏本的事情可能就这样过去了,顾秉谦肯定不敢拿出来了。

谁知道韦宝自己提出来了?

两个人和顾秉谦一样,也都是看中了韦宝的政治前途,想与韦宝沾边,能荣耀整个家族。

但是开海禁这事情的确太大了。

他们两个人也都不傻,与顾秉谦一样,都知道打开海禁会造成什么局面。

而且,大明不止一次开过海禁,以前又不是没有搞过。

朱棣执政的明代永乐朝,以及与之一脉相承的洪熙、宣德两朝,有郑和七下西洋,应该是一个对外非常开放的时代。然而,翻开历史的尘扉,我们会发现,永乐朝的海禁实际上格外严格。

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平头船无法远洋航行,这次朱明王朝再用釜底抽薪之法来达到海禁的目的,迫使海商失去交通工具,可见成祖的防范之心何等坚决。甚至对于洪武及建文时逃亡海外的商民,成祖也绝不放过。同年十月,他遣人赴海外,命令“逃若在彼者,咸赦前过,稗复本业,永为良民。若仍恃险远,执迷不俊,则命将发兵,悉行剿戮,悔将无及”。成祖言出必行,永乐五年,郑和自西洋返至新加坡海峡附近的旧港,就剿灭了拒不归就的陈祖义海商势力。”

永乐五年(1405)七月,在武力平定安南后所设立的交趾布政司中,明王朝在新征服区内也坚持推行海禁政策。在平定安南的诏书中,成祖申明“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豁番货,违者依律治罪。”

在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下,永乐末年私人下海贸易的情况开始多起来。就在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于宣德八年七月刚回到京师,宣宗即下令申严海禁:

“命行在都察院严私通番国之禁。……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搜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置重罪。尔宜申明前禁,榜谕缘海军民,比者已有擒获,各有犯者许诸人首得实者给犯人家


状态提示:【0970 首辅大人的难言之隐】--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