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立宋>第四百一十七章 议和
更是两淮要地,一旦丢了,仅凭长江我们无法保证江南安全,东晋的教训还历历在目,这是蒙古北酋的阴谋诡计,且不可上当!”

“哎呀,两位大人,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计较这些?”谢方叔脸上挂不住了,忙道:“蒙古人的兵锋就在襄阳城下,两淮战线也乱成一锅粥,左右这些地盘都已经丢了,就给他们又有何妨?你们就记得东晋,可曾记得忍辱负重的吴越?”

赵葵看他一眼,怼道:“北酋要长江以北,樊城也在长江北面,难道也要给他?”

“一座城池,可以跟他们商量……”

“荒唐!我们刚刚在汉中打了一场胜仗,把兴元府夺回来,占了上风,难道就因为议和,又要把兴元府拱手相让、乖乖的送回去?”

“也不是送回去,我们可以把百姓迁到四川,送一片白地给他们。”

“百姓子民数百万,说迁就迁?”

“和议可以先签,至于什么时候履行,可以徐徐图之。”

“好个徐徐图之,我们都图了几十年了,又得到什么了?”

双方唇枪舌战,争个不休,赵葵虽是武将出身,却精通文墨,毫不拙于口舌,与进士出身的谢方叔打起口水仗丝毫不落下风,两人声音越来越大,脸红脖子粗,把个肃穆的大殿,弄成了市井。

就连里外伺奉的宦官黄门,也在探头探脑,窥视这帮大臣在皇帝面前吵吵什么。

“行了行了,此事就不用再议。”理宗终于开口了,他招招手,示意争吵的两人坐下:“这件事我会来决定,议和是必须的,至于条件,只要不会动摇我大宋国本,都是可以谈的,明日我下旨定夺。”

谢方叔眼睛一亮,知道理宗话里的意思,是同意自己的意见,于是朝理宗深深一揖,挺胸抬头的落座,还不忘示威般的朝赵葵看。

而赵葵垂头丧气,心不甘情不愿的草草拱手,低着头坐在那里独自生闷气。

一直没有表态的右相游侣,见场面安静下来,才咳嗽一声,起身道:“陛下,臣有一事。”

“讲!”

“折子里的岁贡和赔款,涉及钱粮,臣管三司,故而要说一说。”游侣清清嗓子,平和的道:“这份款子的数额实在太大,比我们给金国的岁贡三倍还多。而我朝连年养兵,军饷开支几乎每年都在涨,国库支度早已吃紧,如果再加上这笔款子,恐怕应付不过来,请陛下早作打算。”

“嗯?”理宗的眉头皱起来,再一次撸自己的胡须:“支度吃紧?”

“是,陛下,最好在议和时,把岁贡减少一些。”游侣道。

“这可难办,贾似道折子上说了,这个数额,是他跟忽必烈商议了很久之后的结果,再想减下来,很难了。”谢方叔拿起折子,看着说道。

“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办法增加国库收入的?”理宗发愁起来,询问在场的人。

他不问议和的条件怎么才能降低,而是直接问怎么找钱,其中的意思,大家一想便知。

皇帝这是不顾一切的要议和。

“可以增加赋税,把商税和田赋和提高,每种税加一点,既不伤民力,又能增加库银。”谢方叔出主意。

“加税?”理宗眉头皱得愈加的紧:“这个……”

他看向杜范和游侣,道:“两位爱卿怎么看?”

两个白胡子老头都把谢方叔定定的看,目光里意味复杂,谢方叔熟视无睹,把视线左右移开,不跟两人对视。

杜范暗叹一口气,心道皇帝这是不愿意承担责任,既想加税又不想落个横征暴敛的名声,要把宰相推出来顶在前头。

但君忧臣辱,宰相不出来顶着,谁来顶呢?

他狠狠的剐了谢方叔一眼,老态龙钟的起身,对理宗道:“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微臣下去就理个章程出来,何处加税,何处平过,再请陛下定夺。”

“不可!”直肠子的赵葵又急了,他阻止道:“加税表面上只加一点,实际运作起来,下面的官吏层层盘剥,变着花样要损耗,小心激起民乱!”

“呵呵,赵大人,你的枢密使司一年是花银子的大


状态提示:第四百一十七章 议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