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乱世评弹>第二百四十四章 入声调?
正卿没本事接”顺口一个小噱头,台下笑成一片。

“啪”杨斌奎扇子一拍“请听《沈方哭更》选曲”

照例三弦琵琶合作了前奏过门,经过刚才一番热身,李虹剑的越发卖力气,将经年累月积攒下的各色技巧花过门不要钱似的往外甩;

虽然琵琶高手中有男有女但方法路线迥然不同,女性大概是左右脑沟通灵活缘故,双手配合起来特别好,左手把位右手拨弦,快进快换,弹出的曲调变化多端让人难以琢磨,反之男性在双手配合度上略差,但却占了力量的绝对优势,同样一记拨下去,音色的饱满程度和亮度上优势明显。

此刻李虹剑双手在琶面上翻飞滚动,一个个音符如有实质般倾泻而出将整间书场都牢牢的罩定起来。。

前奏毕,杨斌奎唱到“料想前身造定孽”,随即过门跟上

之后又是一句“花园采草操之急”。

再过门,

“欲意堂前问清楚”

过门

“藏在身边遂秘密”

……

“我就说这段里面没啥好唱的,词都是大白话,和《宫怨》完全没得比嘛,老杨失心疯了?”钱鼎章喝了口茶嘀咕道。

“不对”他眼睛余光发现,露醉仙竟然又停止了身子,嘴巴张的足有鸡蛋大,双眼瞪得溜圆,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等两句唱完后,才恢复如常,双目又是微闭,但脸上的讶异之色却未去。

“哎?”钱鼎章顿时心说不妙“妈的,这调子听上去怎么那么怪异,一三五是唱的,但二四六却是用一种介于演唱和吟诵之间的方式来演绎,这tmd什么鬼?”

再斜眼看,钱逊之也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心中顿时越发紧张起来脑子也飞速转动“尼玛,这到底是几个意思?上辈子书场没少去,录音没少听,怎么也听到过这个唱段,不对,类似的唱腔完全没有印象,找不到任何相似。”

此时杨斌奎依然唱到“备弄遇见恶梅香”

过门……

吟诵“抢去金钗夹嘴舌”

过门

唱“岂止言语不相符”,

过门

吟诵“主仆通奸虚作实”

“哎呦,我日你大爷,杨叔救我……”钱鼎章忽然想到什么顿时浑身一激灵,脑子也脱线台上的杨斌奎赫然成了一个身穿白大褂带着金丝边眼镜的磁暴步兵……

“等等等等……”钱鼎章晃了晃脑袋,将自己从幻觉中拉出,又快速回忆了下几句唱词,心中的草泥马群便又大肆奔腾起来“还真是显手段啊,老杨算你狠,这样不太好啊,传说中的入声调都被你翻出来,牛逼,牛逼,社会,社会”

扶额而叹“难怪从来没听过,这玩意从蒋月泉开始就不唱了,嫌效果不好,还不好唱,唱起来也是得不偿失,索性就废了,一代宗师带头革新之下,自然被扫入历史垃圾堆,没想到今天竟然有幸听到,倒是奇遇一桩。”

弹词的唱词一般都是两句一联,字数多为七字,也可适当增减,但和古诗词类似的是在平仄格律上,上句以仄声收尾,下句用平字归韵。

平仄是汉语拼音音调的古代叫法,古汉语将音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三声又统称为仄声,仄者,曲折不平也。

现代汉语沿袭了这个分类同时又将第一声平又细分为阴平和阳平。

如此古今二者的对应关系便是,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第三声,去-第四声,剩下一个入声却不见对应。

受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和满文影响,到了近代,北方汉语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入声和尖团音等古代汉语的发音特征,所以在制定标准普通话时索性将原本的入声字直接归入一二四声中。

但入声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依然在日常使用中,比如粤语中那个句“冚家铲”的冚就是入声,北方读者崔次无法理解的话,可以找个同性别吴语区的朋友,让他们说一或者七,同时将手放在他们喉咙口感受一下声带的震动(你们找异性也行,但别说是我教的),入声很轻,声音在喉头发出并不经过口腔的扩音,或者那句典型上海话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四章 入声调?--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