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梦归江南>第四十九章 中途而居 踏上归程

走了几天,六秀、九秀已是疲惫不堪,腿脚肿胀,又疼又麻。大柱、二柱汗流浃背,腰酸腿疼。又加身无分文,饥肠辘辘。路上,只好去沿途村庄的百姓要些山药和窝头充饥。可是,也难解腹中饥饿。几个人的身体已无力支撑,感到路途遥远,寸步难行。

长途的奔波,又加饥寒交迫,使六秀和九秀患病在身,四肢无力,无法行走。大柱的枪伤仍不见好转,发炎流脓,疼得他直呻吟。

这天,天已黄昏,几人咬着牙硬撑着,来到一个平原村庄。走进村口,发现一处房屋,多年无人居住。一商量,只好进去在这里过夜了。

一进屋,几人不知不觉倒在炕上,呼呼睡去。再一睁眼,天光大亮。二柱见大柱、六秀、九秀一病不起,慌忙去村里要些热水和饭食。

六秀喝了几口水,眼前朦胧,吞吞吐吐地说:“再继续……走下去……我们……都病死……饿死……”

九秀哭道:“呜呜……六姐,大柱的伤还不好,我们又患了病,身无分文。”

“回家怎么这么难啊!呜呜……”六秀也痛哭起来。

“要不,我们在这个村里先暂时住下来,回家以后再说。”九秀擦了一把泪水,说道。

“只能这样了。”

“我现在去找这个村的地保,要求在这儿落户,好吗?”二柱站起来,说道。

于是,二柱找到地保,说明了情况。地保一听他们的遭遇,十分同情,就爽快地答应了。

从此,几口人帮助这个村庄的农民种植庄稼,得到了一些粮食。此外,大柱、二柱又开垦了几块荒地,种植农作物。他们在这处闲置的房屋里长久居住下来。就这样,几口人得以正常生活了,身体也渐渐好转了。

几年后,六秀和大柱生育了两个儿子,九秀和二柱生育了一个儿子。给他们取什么名字呢?六秀和九秀心想:自己天天思念家乡江南,时时想起家门前的小河、小船和小桥,就把家乡的小河、小船、小桥当作三个孩子的名字吧,以慰藉思念家乡的浓情。于是,六秀的两个儿子唤名为赵小河和赵小舟,九秀的儿子唤名为赵小桥。

时光流逝,岁月无情。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不经意间,一丝丝白发爬上了六秀和九秀的青春秀发,光滑细腻的皮肤生出无情的皱纹,那明眸善睐的年少神情变得老眼昏花,而泪光闪闪了。

看到几个孩子,六秀和九秀就想起了儿时的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又深厚而浓郁了。姐妹俩经常对孩子们深情地说:“你们的外公外婆家在遥远的江南,江南可好啦!外婆家有你们的好几个姨妈,还有小舅舅,全家可热闹啦!到时候,去你们外婆家。”

而每当姐妹二人向孩子们诉说着故乡江南的亲人时,三个孩子静静地聆听着。个个眨着明亮的眼珠,纷纷叫道:“妈,我好想去外婆家啊!”

“妈,什么时候去外婆家啊?”

“妈,我也去外婆家。到时带着我去啊!”

“我去!”

“我也去!”

听着孩子们的争先恐后的喊声,姐妹二人心绪杂乱,眼前模糊了,一汪泪水涌出眼眶,抚摸着孩子们,连连答应道:“好!到回江南的时候,把你们都带上,一同去!”

一听到这话,三个孩子总算安静下来。

“离家三十多年了,爹妈还在吗?”

“怕爹妈早就没有了!”

“去了多少封信,都没有回信啊!”

“家里到底怎么了?呜呜……”

“我好怕啊!呜呜……”

姐妹俩一边诉说,一边哭泣起来。大柱看到后,心里十分同情,上前安慰道:“你们又想家了!别怕,我们家省吃俭用,攒够路费,就送你们回江南的!”

二柱一进屋,连连说道:“是啊!是啊!我们有了钱,够买火车票的,才能回江南呢!”

听到这些话,姐妹二人心里舒服了许多,不管怎么说,总算有了希望。仿佛明天就坐上了火车,回到了故乡。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黑黑的长夜渐渐消逝,天空又明亮了。

这天早


状态提示:第四十九章 中途而居 踏上归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