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传鸣扶着许援朝,陈双抱着许传东,许愿举着个蜡烛,一家人走在小路上,一边说着:“大哥现在怎么喝成这个样子,我看大嫂都拿他没办法。”

陈双叹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他们一两个月回来一回,家里头东西也都还算齐全,稍微收拾一下也就睡了。在大家的极力劝说下,许老太总算是愿意跟着他们一起去城里住一段日子了。

因着许援朝昨日的动员,大家也都穿起了军装,许卫民昨日只顾着披斗,没去动员大会,不知道生了什么,以为大家都要加入红卫军了,心理高兴得很。

村民们是要做红卫军,却不是他的红卫军,狭路相逢,许卫民挺了挺腰板。

大家目不斜视地走了过去,“哎,快走快走,援朝等着了呢,咱们得赶紧去学学。”

是的,许援朝要教他们怎么操练队伍。

许卫民脸色瞬间落下去了。

自此许家港就有了两个红卫兵,一个红卫兵抄家,一个红卫兵每天晚上都要操练、读书念报纸,相互还不服哩。

许卫民怒斥:“我们才是正经的红卫兵。”

“嘁,你们好吃懒做,拖社会主义的后腿,是不好成分,没有思想觉悟!咱们红卫兵,勤劳干活,提高思想,和你们不一样!”

许卫民气得仰倒。

也是后话了,许老太来了许家之后,许家原本还算比较宽敞的,许传鸣的床就让出来了,他搭了个地铺,许老太反而不大好意思了,许援朝和陈双也才意识到,这要是以后许传东大了,家里头该怎么办。

许愿说道:“爸,咱们家可以打那种上下两层的床,都可以睡人。”许愿解释了一遍,有用纸币画了一下,许援朝本就是手巧的,修的了机器,为了修机器,他看的书也不少。

也觉这是个好法子,但这种床对木头的要求就高了很多,许援朝和陈双这些年夫妻两的工资都还算不错,能存的下些,也是有些不大舍得,许援朝就花了点功夫,淘了点好木材,打算自己做。

许传鸣现在在家里头也没事,也就跟着他一起琢磨,他大一点常跟着许援朝看他修机器,对这些事情也感兴趣得很,父子两一起讨论一起把这双层的木床给做了出来,木床定的牢固得很,上面一层都围了起来,放许传鸣屋子里去了,毕竟以后主要是这兄弟两的。

厂里人纷纷过来看这两层的床,也觉得这法子好的不行,谁家都是三四个四五个小孩子的,都不够睡的,要是能做上几个这样的床就够了,纷纷要许援朝也帮忙打几个。

许援朝还要上工,哪里应得下来,倒是关系好的几家,只能应下来了,这床还只能在家里头搭,不然搬不进来。许传鸣看许援朝做,他也会上几分,许援朝没空,就他来做,做出来也像模像样。

许老太在城里住了一段时日,就觉得不自在,这屋子太小,哪哪儿都不自在,一个月不到就非要回去了。

六七年的冬天就来了,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有人“畏罪自杀”了,有人苟且残喘......

不断有知识青年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去广大西北等荒凉的地方垦荒,可是什么时候回来呢?他们的一腔热血在到了那边之后,终于冷静了。

厂里也去了不少年轻人,都是十五六岁的,刚长大,一封封家书回来,大人们都痛哭了。

六八年的时候,动荡开始慢慢地平息了,厂里又恢复了作业,这边供给着军队,上头进行了整顿,渐渐地恢复了,但大家都仍然要小心谨慎言行举止,一旦说了什么不得当的,就要被拉出去披斗。

六九年的时候,中央布:“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真正的大规模的知青下乡开始了。

许传鸣自幼就聪明,对许多事情都无师自通,他忽然想起来老师曾说过,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了.......然而现在分配到的粮食在减少......他隐约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

许愿也机警,她在这个世界待了快十年了,这个社会的弊端也逐渐暴露了


状态提示:17.017--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