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都市现代>马蹄声>第115章:回家过年4
纵观大陆各国兵役制度皆是各不相同。中原大地从古至今也是修改过多次兵役制,上古时(战国以前)商、周还处奴隶阶段,士兵由奴隶主与平民担任,奴隶不服兵役只服杂役。大周晚期修改兵制,分“正卒”与“次卒”,也就是正式兵和后备兵的意思。到了春秋时代,中原各诸侯国又一次修改兵役,允许奴隶从军充当甲士(可披甲的士兵),并出现郡县征兵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进行兼并战争,竞相扩编常备军,开始普遍实行郡县征兵制。大秦横扫**后并没有修改兵制,只是沿袭战国制,改缺完善。而北汉时代的兵役制度属于一次跨越式的大改,凡年满二十岁男子都要去官府登记,二十三岁起必须服兵役两年,一年在当地郡县服役,学习骑、射等军事技术打基础,也称“正兵”,第二年会调派京师守卫皇城,或者驻守郡县,称“京卫军”和“戍卒”。服役满两年转职后备军,一旦得国家召唤必须无条件应征,直达五十六岁后方可除免兵役。北汉中期除实行征兵制,又兼行了另一项“募兵制”,也就是招募壮丁从军的意思。大晋也是沿袭北汉兵制,到了大晋晚期,因为世家门阀混战和三强征伐,战争太过频繁,人口消减严重,募兵制难以实行,于是又改成了世兵制。士兵家庭改“兵户”,兵户世代从军,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而大魏统合天下后,因时代变更,各**备水平普遍提高,硬钢的出现和草原各民族皮制装甲(胸口属硬钢即为装甲兵)的军用化,导致战争伤亡增高。每场战争下来,战损少则数千,多则数万,兵源补充过于庞大,大魏再次修改兵制,开始实行“府兵制度”。也就是各州军府管理士兵,不管是否为正兵,只要是大魏百姓,农闲时必须前往军府培训。若有战事,皆由各军府自行筹备补给、兵员,率军出征,战争结束后,凡战死士兵家属可免税,并由朝廷发放抚恤金。最近一次修改兵役是在四十年前,成宗帝三十二年,因帝国大旱三年,那些大家族趁机收拢田地,导致均田制被破坏,百姓不在前往军府为帝国从军出征,府兵制就此结束。梁王之乱后,魏延上位,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延续至今。

这也是为何杨学栋在震州兼并土地,他全权支持的主要原因。当然,府兵制他是不会再用,现在各地军府大量扩军也都是沿用募兵制,就连他也是一直用的募兵制。东夏因受大魏影响较深,中原怎么改,他们也就怎么改,北辽实行的还是府兵制,毕竟放牧跟种地不同,募兵制不适合草原。

北汉砸碎了奴隶制,大魏粉碎了门阀制,到他这里看来又是要捏爆那些土地家族呀!无论如何均田制是必须要实行的,不能穷的穷死,富的富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魏延和魏景民不敢做的事,对他来说还不算困难。安西重商业,农业问题不管他怎么闹腾,对安西来说影响都不是很大。

至于兵役,看来府兵制和单纯的募兵制都不太适合安西,再庞大的军队,有战斗力的还是那小部分。安西上百万大军,真正能算上主力的也不过就沈丘手里那二十万黑骑。当然,慕容无敌那十万灰骑战斗力也不错。

(这里可能有人要问,百万大军只有二三十万主力,那还要另外七八十万人干嘛?这话问道点子上了,大秦灭楚时打仗的也只有二十万,为何王剪非要六十万不可呢?大漠那么大,难道黑骑打下地盘后转身就走?还是说指望二三十万打人家一百多万?都是血肉之躯,**来那么多体力消灭人家?再说了,精锐消耗完那后面的仗还咋打?金甲军天不怕地不怕,可若是没有黑骑配合,它能打赢吗?北沙恶魔军团只有十万,而南征大军却是高达五百万。道理在这搁着呢,十万大军只负责治那些疑难杂症,破掉敌人最强的力量,小病小灾还是得其他军种上,毕竟人数太少,进攻力度有限。废话不提,接下说说他要如何修改兵役制度。)

安西现状,有时候招兵困难全是因为百姓到安西后想过安稳日子,或者有些人厌倦打仗,不


状态提示:第115章:回家过年4--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