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盛世先忧>心路历程
句话,让我思考我活着的意义,让我思考我该如何度过此生。我能想到的答案里,没有一个是继续安于现状,浑浑噩噩做个活死人。这让我的理想和我的现实,起了冲突。而我是个天生学不会与自己和解的人,所以我总试着逃离那个乌烟瘴气的环境。

如果没有那个老头,我不会在那里呆一年零十个月。当然,如果没有后来的一件事,我也不会着急离开,毕竟我还有很多东西可以从他身上学到。

后来那件事,就是公司打算安排我去另一个项目做办公室主任。而我的心里,依旧说服不了自己继续在那个大染缸里泡着,因为我害怕自己真的变成了当初讨厌的样子,害怕我真的会在二十几岁就死了。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人总是会任由本能战胜理智。我毅然决然地辞职离去,只是这一去,我又换了世界,但我从不为此后悔。

辞职后,我去了北京,就是我心心念念的那个人所在的城市。我不出意外的,被各家公司拒绝,直到一家翻译公司录用我做销售助理。而他们录用我的原因,不是我的能力,而是觉得在工地呆过,一定能够吃苦。那时候我很少与她联系,也没有告诉她,我就在北京。因为我不敢与她相见,害怕被她看到自己的落魄和不堪。而我没想到的是,这样的不堪只是开始而已。

北京冬天难闻的空气,还有上下班地铁里拥挤的人群,都让我迷茫而无助。那年春节回家,过完年后,我就没有再回北京。我跑到省会,寄宿在我的同学家中,打算找与我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在此期间,得知她有了新男朋友,这让我备受打击,于是萌生了写这本书的想法。因为她曾问过我,既然我对什么都有自己的见解,文笔也还不错,为啥不写点东西。其实我没告诉她,我爱诗词,不。我一直认为小说是最繁琐且枯燥的东西,既不优美,也无韵味。可当自己的心情,仅仅靠几首诗词无法诉说的时候,我却想动笔了。

刚开始的时候,构思花了几个月,后来证明全无必要。因为后来写的,与当初想的,大相径庭,只保留了“珠玑”这个人物。

构思的那几个月,我经历了找到工作,从同学家搬出来,公司老板跑路后失业,专心写这本书,到最后几乎花光积蓄。那个时候,书才刚刚动笔,而我却笃定要写完,不仅为了心中挚爱,还因为这件事如果我不做,就没人会来做了,我别无选择。

不得已,又边写边找工作。后来,在一家国企找到一份综合部助理的工作。说实话,那是一根救命稻草,我拼命工作,一来想证明自己能力,二来想攒钱写书。工作繁杂沉重,每天下班后脑袋都嗡嗡作响,基本没有精力再去写书。而我心中写书的梦想,从未磨灭。等发完年终奖,我攒了大概可以支撑我写完这本书的钱后,我知道我可以辞职了。而促成我年后便辞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公司想将我往总经理文秘的方向培养。每天的官样文章实在不是我喜欢的样子,一来这对我来说毫无挑战,二来把时间花在冠冕堂皇的字里行间,而不是实事上,这让我觉得自己是在浪费生命。

辞职以后,我在租的那间十几平米的单间,开始安心写作。本是打算一年写完的,却不想这一开始,竟写了两年多。写作的同时,也会去看感兴趣的历史和新闻。看得多了,想得多了,也就懂得多了,于是越来越清楚自己的使命和写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就仿佛找到了活着的价值,让我告诉自己,必须要活着写完这本书,避免曹雪芹那样创作未成而中道西去的事发生。是的,我得活着,哪怕是苟活,哪怕一天只吃一餐,哪怕看不到光明,我也得活下去,写完这本书。黑夜,它只是黑了天,何妨我独行?我坚信,我绝不仅仅是为了一个人而写。这也是为何,越往后的章节里,那些可笑的思考和晦涩的文言文所占的篇幅越大,出现的次数也更加频繁。

在安心写作的这段时间,我断绝了与亲人和朋友的来往,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不能。我是个情绪容易受波动的人


状态提示:心路历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