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丹珠岭大营宣旨的内侍回到邯郸后,将赵括不奉诏的消息禀告赵王,赵王气得当场掀翻了几案,怒不可遏,非要派人杀了赵括全家不可。
平原君赵胜连呼万万不可,就连平阳君赵豹也为赵括求情,要是赵王杀了赵括全家,恐怕真要逼反了赵括,这样一来,赵国还拿什么去抵抗秦军?还拿什么去平叛赵括?他们现在是要兵没兵,要钱没钱,要粮没粮。
这也怨不得赵王发这么大的火,自从秦赵两军在长平对峙后,赵王就节衣缩食,勒紧裤腰带,没有办法,虽说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既然人家是你臣下,你就得给人家发俸禄,发赏赐,不然,谁会服气你这个当大王的?
说得不好听点,赵国王室已经非常穷困了,赵王不得不抛弃了原来的那种奢华的生活,现如今也就过得比一般富商强一些罢了。
赵王心里憋着无穷的怒火,我这个当大王的在邯郸省吃俭用,给前线士兵省口粮,你赵括却在前线搞阴谋诡计,企图谋反,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赵王不是没考虑过此乃秦军诡计,但造反这样的事情,从来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赵王对此态度谨慎,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赵王在赵胜和赵豹的极力劝解下,还是收回了成命,没有派人去灭了赵括满门,而是让人到长平去传旨,让赵括赶紧出击,与秦军主力决战,尽快结束战事。
赵括正在中军大营苦思破敌之策,门外卫士来报,说邯郸来了内侍要传赵王旨意,赵括一听,不敢怠慢,赶紧迎出丹珠岭大营。
赵括听了赵王让他速速进兵的旨意后,摇了摇头,想想自己也是可悲,在前线殚精竭虑苦思破敌之策,将士们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缺衣少吃,没想到邯郸那帮人却对自己充满猜忌,一想到这里就得心灰意冷,真想撂挑子不干了,让赵王另请高明算了。
不过,赵括可是赵奢的儿子,怎能让别人戳自己的脊梁骨呢?自己一定要让赵府更加辉煌荣耀,到时候,到了阴曹地府,见了他爹,也能够向他交代了。
那内侍宣完旨意,没有进大营,直接就回邯郸去了,赵括拿着这道旨意十分郁闷的回到了中军大营。
赵括思来想去,觉得必须得出击,这次再次抗旨不尊的话,恐怕赵王真的就不会饶自己,自己的母亲和妹妹还在邯郸,自己岂能不担心她们的安危。
赵括找来一个斥候,休书一封,让他带往拖延时日对两军都不利,他愿意明日在长壁方向与秦军展开决战,希望白起遵守诺言,不要使什么阴谋诡计,这样的话,只能让秦国蒙羞。
白起看完这封信,对赵军使者说,“回去禀告你家赵括大将军,明日午时在长壁展开决战,我绝对不会在路上设伏,大家公平来一场大决战。”
赵军使者听了,赶紧飞马回去禀告赵括,赵括一听,这才稍稍定下心来,不过,他对白起可是丝毫不放心,虽然,他已经派了四万人马抢占了四个山头,最后,赵括决定还是不能走峡谷路线,要从旁边的路上绕道过去。
次日一早,赵括聚集所有将领,开始排兵布阵,准备对秦军展开决战,这次赵括准备全力出击,毫不留手,抛弃丹珠岭大营,所有人全部开往长壁。
这些将领一听,不由都纷纷表示反对,说怎么能放弃大营呢?这样岂不是不给自己留后路。
赵括却道,就是因为老给自己留后路,所有人才这样惜命,不肯奋力杀敌,这次就要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给任何人留后路。
要么打败秦军,胜利返回丹珠岭大营,要么就是被秦军打败,那就不用再回丹珠岭大营,所以,丹珠岭大营对于这场战役而言,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
众将听了,只好闭口不言,赵括见没有了反对的声音,就开始排兵布阵。
赵军兵分三路,一路走西王山,沿着丹水往长壁方向进军,一路走大梁山,绕过峡谷,往长壁方向出发,赵括带领中军,走唐王山和韩王山的峡谷,三条线路大概都是五十里左右的路程,现在出发,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