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明末中兴路>第四百七十四章 腹地决战

按照之前的作战得到的消息,萧轩身边的精锐主力战斗力之所以那么强,依靠的并不是类似波兰翼骑兵那样源于自身冷兵器战斗力为基础的实力,而是基于火力的实力。如果是这样,那么仅仅不过数千人的武装对于哪怕战斗力没有那种高度的军队来说,威胁力就不似数千名战斗力最为顶级的理想职业武士那么强。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大多数军队在面临投射火力时的伤亡承受力明显是要比面对骑兵近战冲锋高不少的,既然如此,如果己方能在投入兵力上拥有数十倍的绝对优势,那么胜算似乎也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之前的作战中,新亲卫营及相关队伍的实力给了对方以很大的震慑,不过萧轩在没有经过太多后方补充休整的情况下就继续打算南下的决定的重新给了不少人以士气。

如今的奥斯曼帝国,明显不是当年安卡拉之战时候的早期奥斯曼帝国,如果再面临强大对手直接濒临内陆的进攻,那么能够集结起来的力量要比当年强大的多。

其实了奥斯曼与波斯联军准备在预设战场投入的包括二十万骑兵在内的三十万大军之外,还有十五万左右预备力量随时可以投入作战。

联军累计兵力能力在经过一次较大规模的损失之后仍然达到总共四五十万人上下,这种级别的兵力投入再加上主场作战的优势才终究再以一次给穆德拉四世以信心。

为了防止新投入的部队受之前败仗的影响太大,队伍溃败并完成集结之后,那些明显士气比较低落的大部分军队都让海上力量运会伊斯坦布尔准备协防都城,只留下士气还算尚可的余部,此外参战的队伍则是见识算不上是太多的各地地方贵族募集和动员起来的兵力。

自从数年前萧轩率领的队伍征服了泰西乃至河中一带很多看似强大的政权乃至当初曾经打过交道的老敌手之后,整个中东一代仅存的两的政权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莫卧尔沦亡之后就更是如此。因此这几年来以前不少奥斯曼和萨法维王朝地方上平时用不上的武装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透支平时用于消费的财富加强战备。整个奥斯曼能够在短期内投入作战的兵力也从过去的四十万人上下增加到了六十万人之多。中东两个大国勉强还算能够堪战的兵力总共达到了接近百万左右的样子。

其实萧轩在黑海北岸的一仗中见识到了此时的奥斯曼帝国所拥有的兵力,乃至兵力背后意味着的财力资源之后也下定了决心展开征讨。因为毫无疑问,能够轻易拿出这个级别规模的兵力投入作战,就证明过去曾经忽视的中东一带仍然拥有着强大的经济潜力,或者说可剥削潜力。那些供养军队的开销如果在很大程度上换成布匹、文具、造船之类的经济资源,仍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强海内的实力。

因为并不知道萧轩率领的队伍在深入奥斯曼腹地之后会采取哪些政策,进攻何种地方,因此在安卡拉集结的重重大军所拥有的工事体系和战场建设仍然是临时部署的,并且利用地形的掩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萧轩所率领的队伍团团围困起来。

其实萧轩当然在逼近安卡拉之前就通过侦查热气球的孩子们所装备的优质望远镜察觉到了这一点,但为了能够吸引敌军主力进行决战,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按照对方的套路去来。

这是此时的奥斯曼人也没有想到的是,萧轩核心力量左右的数千人在开进战场的时候所摆开的阵势竟然是那样的稀疏,往往一个面上的横队相互之际的间隔多达两三丈远,多排下来的散兵线平均密度,大概一人左右的宽度上才有一名士兵。六千多人左右的队伍摆开的阵势似乎有十万人左右的战略集团那么大。这就让拥有绝对兵力优势一方的联军想要围困对手似乎也不像以前那样游刃有余了。

毕竟,即便骑兵的规模比例远非古典时代可以相提并论,可是有效的指挥分布在方圆十几里范围内的三四十万的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充满着困难与变数的。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萧轩身边这支队伍的弊端似乎


状态提示:第四百七十四章 腹地决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