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明末中兴路>第五十九章 建军花费
马费,如果没有外财,一年后就会出问题。

在萧轩的盘算中:短时间内不可能让大军具备波兰翼骑兵那个级别的战斗力的情况下,至少也得有古斯塔夫核心精锐那种一万不缺马匹的战兵做为自己的核心支撑,才能够有效的应对各种内外风险,这还是一个下限。崇祯元年夏天也就是半年后应该再组建一个近卫右营才行。这样自己率领一支队伍外出的时候,才有必要的队伍来看家。这样一来,维持上万粮饷不缺的车马化火器大军。还要对不少火器进行改良,当然还有更重要的:让至少两千左右的亲信少年都成为十分擅长使用弓箭并进行海量的射术训练,这又是一比不小的开销。

为了最快迅速形成战斗力,一天至少百箭到几百箭,三天练废一张弓还有不少其他的演练实训器材,这至少也需要折合平均每人一年二百石粮价左右的成本。比如说至少要集中几千弓箭匠人才能够做到维持这种层次上的训练。如果是两千少年官兵人人都会这些,特别是考虑到为了增加近卫军造反成本扩充到远超过千人,但又不明显逼近万人的规模的时候。林林总总算下来怎么也要每年折合百万石粮价左右的钱粮,才能解决最基本的一些问题。

想到这些,萧轩回到这些天来临时修建起来办公用途乃至日常居住用途一间石屋的时候,也就不再犹豫,亲自翻了翻一些御马监送来的万历以来的内帑纪录。内帑在万历末年建奴刚刚起兵的时候还是比较丰厚的,据说有几百万两之巨。对于皇帝的私房钱来说这已经是一笔可观的数字了。可是后来明军连续在辽东大败,边关危机,到宁锦这一系列的仗打完自己登基即位的时候,整个内帑连崇祯末年李自成打进来之后那个所谓的七万两都没有。毕竟最后崇祯剩下的那些钱很大程度上还有最后一次筹款的结果。

每年内帑的主要两大项收入,皇庄田赋,几百万亩算下来只有四五万两银子。不用问,就算北方的田地此时问题再大也肯定有猫腻。另外主要的一项金花银,万历朝的时候还有每年百万两左右的规模,后来矿监被废之后就只有每年几十万两左右的规模了,宫廷开销是大头。自己下了狠心彻底抛弃了整个紫禁城在御马监另立新营,再加上人员相比过去有不少裁剪,这或许能省出小几十万两的费用。但如果自己想建立的是训练和火力充足的理想中的精锐,而不是寻常战斗力和装备水平的明军主力,这似乎还是有些不够用。


状态提示:第五十九章 建军花费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