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青春校园>秉烛夜待>35.外祖父
在转着,当然还有他心中那份对爱情的信仰。这个信仰的名字就叫作:雅奈·埃舍尔风古拉斯。

自打那次在外祖父的眼里领略到了那份信仰的光芒以后,苒苒便觉得外祖父是个有魔力的人,心里一定藏着旁人所无法理解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打破黑暗,甚至能让一间原本昏暗无明的屋子都在刹那间变得亮堂起来。

原来“千年暗室,一灯既破”的暗室,便是遥遥无期的等待。而那一灯的光亮,便是心中坚信的事物。苒苒这样去解读这件事情,并在空闲之时画了一幅黑咕隆咚的房间和立于房间中心的一枚烛火。

那是一幅很简单的画,但是她画得很用心。她从未打算将它挂到平安街的书画坊里去售卖,而是将它挂在了自己卧室里看了好几天,似是在感悟一个关于人生的新道理。

然后,她便把这幅画送给了外祖父。

外祖父见了之后很喜欢,他说,他就喜欢简单的东西。

他说,若是苒苒给他送了一幅繁复的花鸟,或者宏大的山水,只怕不适合挂在他的屋子里。而这一幅,刚好合适。也刚好合了他的心意。

“刚好合适”,便是他对苒苒的画的评价。外祖父的语气里透出来的欣赏,让苒苒长久以来一直无意识地带着这四个字的意义对待着自己的画作。她在朴屋居住的时候,也画着一些“刚好合适”火镇人审美口味的画。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这“刚好合适”看起来似是简单轻巧,随意便能成就,实则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总是要经过细细考量,左思右想,反复斟酌,才能逐渐地感悟和做到。

哪怕是那些看似在一刹那一气呵成的画作,也是之前在内心酝酿掂量的许久之后的成果。想成就一幅艺术作品,压根就免不了那样的提前铺垫和诸多必不可少的功课。

而人的口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时间,季节,风气,习俗逐渐调整。好在火镇本身不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地方,因此一旦抓住了某种审美的规则和脉络,便可长久不变,只需随着时间稍作色彩结构的调整就好。这是从商业角度对于画作的把控。

但从个人角度来说,苒苒依然每每喜欢沉浸在一些自己觉得好和舒服的创作中,慢慢地描画着自己所想要真正表达的世界。那些画她并不打算拿去卖。

那些,是她为自己所画的画。

苒苒走到了木马胡同的那间木坊门口,“吱呀”一声推开了门。

外祖父熟悉的身影,一如既往地附在那堆工具里,正在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摆弄着什么,嘴里还“咿咿呀呀”哼着苒苒在戏台上听过的折子戏。就连苒苒推门走了进来,都毫无察觉。只有在听到关门的声音,才抬起头来看了一眼。

外祖父不光是专注于自己的木工坊,还热爱听戏。他不爱到处走动,却喜欢看戏台上那一出出的戏,把人生的一幕一幕演绎成色彩缤纷的故事。他听着戏,慢慢得也会跟着哼唱了。经常做着木工,便悠悠地唱了起来,一副乐在其中的模样。

真是把“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句话,诠释到了一个极致。

看到苒苒来了,熙日泽扬眉开眼笑。他每次见到自己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外孙女,就乐得不行。

“小家伙,今天这么有心,来看我这个要饭老头子来了?” 他说的话总是俏皮又夸张。

“是啊是啊,带饭给你吃,老头儿!” 苒苒也不跟他多客气。

她随即从身后拿出一个食盒。那是苒苒做的第二次酒香红烧肉,她趁着前几天做了一次,手艺还没生疏,又在做了一回。只是这回,她是要做给外祖父的。好久了都没来看看他,怪想念的,也不知最近过得怎样,有没有觉得孤单,有没有又在悄悄思念外祖母了。

“大把年纪了,还有这口福。果然,有个小外孙女,就是好。” 熙日泽扬笑呵呵得,却也并不放下手中的活计。那可是他的宝贝营生。

“口福有的是,您自己不好好享着。您要是愿意,就说一句,母亲一定天天找人伺候着。都是一句


状态提示:35.外祖父--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