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都市现代>香江1972>第173章 花明

历史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惯性,大的如国家、政府不谈,哪怕是一家企业,重生者要想硬生生扭转其发展轨迹,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牵涉到大环境,企业的生存必须依赖于行业的整体格局,做先行者的代价最大的可能就是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徒留无奈的尸骨成为后来者的标本甚至警示。

这样牺牲的“前瞻性”企业,商业史上不胜枚举。

有鉴于此,张恒已对改变英特尔高层的战略决策完全不抱希望,为了自己的宏伟蓝图,自办晶圆厂已经成了一年内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也难怪70到90年代这三十年,行业大厂家就没有不开办配套晶圆厂的,由湾湾人主导的代工模式差不多要到本世纪末才渐渐兴起。

在六月一日的帕洛阿托克利夫兰酒店豪华套房内,张恒第一次深深理解了时任夏普社长佐伯旭投资75亿日元建设半导体工厂的壮举,而且按历史发展,夏普在明年还将全额借贷2亿美金的巨款开建第一条lcd生产线。

和此时的大恒一样,日本人也是被高傲顽固的美国企业逼得没办法了,没有自己的产能,哪怕创造出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产品又能怎样?

最终都是被人卡住咽喉!

这就是科技先发国家的整体优势所在。

日本人选择从液晶显示行业突围,湾湾人选择从晶圆厂代工和设计业突围,因为本地市场狭窄的缘故,他们都是以点破面。

而张恒一直以来想要做的就是以点带面,以面对面,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全套生产体系,从而在美国之外建立一个独有优势的电子业生态圈,哪怕将来整体实力不如美国,但至少也拥有几个独特的龙头可以占据绝对优势。

背后庞大的中国本土市场,才是他选择这种战略的信心所在,而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末期,是中美关系的蜜月期,是他可以进行技术转移吸收的最好机会,也是唯一机会,否则就会蹉跎到21世纪中国进入世贸组织的前几年。

到那时,基础技术方面,就没有太多蓝海可以任你畅游了。

张恒没有想到,第一个带给他好消息的并不是本地两家专业咨询公司,竟然是从香江飞来全权处理米罗华事务的陆元腾。

在听说了他的设想后,陆元腾傍晚特意从奥兰治驱车赶到帕洛阿托,带来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

“仙童准备出售香江工厂?”张恒有些惊愕。

这家工厂正是陆元腾的前任雇主,虽然近年来雇工人数逐年减少,但也不至于经营不下去,在他的记忆中,要到70年代末,仙童才会被母公司转售给一家法国石油公司。

陆元贞感慨地说“香江工厂的双极工艺已落后时代,如果要换成最先进的os工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仙童这几年又没有核心产品,现金流很差,莱斯特·霍根上任后,一直在砍除非核心业务部门,要不是考虑到香江的特殊性,这家工厂在两年前就应该裁撤了。”

68年诺伊斯离开仙童后,仙童母公司开出硅谷有史以来最高待遇,从摩托罗拉挖来了莱斯特·霍根接替其职务,这个人是个技术大牛,管理水平也非常高,曾经创造了令摩托罗拉起死回生的辉煌业绩。

可惜仙童的病根在于其资本结构,一天不改变母公司拼命抽血的状况,换谁来都不过是勉强续命罢了。

“这些技术工人是优质资产,关键是工艺改造的可行性和相应资金投入,元腾,你找咨询公司帮忙,尽快拿出一份分析报告来,如果合适,这对我们是个好机会。”

厂址,厂房,技术工人,管理层,都很适合大恒集团伸手,简直就是为大恒准备的,张恒自然充满兴趣。

更关键的是,硅谷暂时还没有几家大规模使用os工艺制造集成电路的晶圆厂,英特尔是为数不多的先行者。

大恒想收购也找不到很合适的对象,只能采取收购并改进工艺的策略。

平添了一份新的工作量巨大的项目,陆元腾却并没有叹苦,反而精神奕奕地走了。

好消息也随之纷至沓来。


状态提示:第173章 花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