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稍有异议,但大部分朝臣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故此,此议最终通过。
帝国朝堂后来的确在这上面更偏向于海上臣民,其真正的原因,就是他们共同“维护海上之臣利益”的私心在做怪。
陆秀夫他们对东的草案中变动较大,其实是官员的俸禄,因为东当时不过是“拍脑袋”,就定了个原则。而朝臣们经过商议,宰相的俸禄最终仍定为六百贯,这还是由于陆秀夫的坚持。
东的好老师在这上面如此“自抑”,同样也有两个原因。这一是由于当年朝廷规制的变革中,贾似道都舀出了自己的地,那么,他就不能不也有所表示。
当然,陆夫子也不会“觉悟”高到放弃朝廷奖给他的地,因为这不仅让别人没法做人,而且与朝廷如此所定的宗旨不符。
另一个则是,此时帝国战争期间耗费巨大,实在不是给官员大幅加薪的时机。
所以,虽然他的好学生已经亲口讲了宰相月俸为八百,他依然坚持了东原先所定的数额。
陆秀夫他们主要是大幅提高了下面官员的俸禄。这是因为,宋代官员在俸禄的等级上,过去有四十一等。其中县令一级的俸禄,神宗元丰改制后,大县县令二十贯,小县为十贯。
而在汉代,九卿秩二千石;县令一级,掌民万户以上,秩千石至六百石,万户以下,秩五百石至三百石。与之相比,宋代的等级之间相差确实太大。
虽然眼下的朝廷体制也不可能完全照搬汉制,可在改为郡县制、以及东简化的要求下,行朝官员的等级实际上已经被压缩超过了一半。故此,在朝廷的俸禄上,县一级的官员,就被他们大大提高。
当然,朝臣们其实并不清楚,就是现在这个官员的等级,哪个小鬼头仍然认为还可以再压缩,不过这就是后话了。
而东的好老师如此所为,其实也有为他减少下面官员抵触情绪的考虑在内。
朝堂上的众人在殚精竭虑,但他们的帝国陛下同样也没少绞尽脑汁,因为他一样还要应付一个他最怕之人。
当东终于就他的“乱来”面对杨淑妃之时,帝国太后的面容也许是他“加入”这个皇家以来最淡的一次,甚至她的语调,都淡的“无味”。
“官家可以将最近的做法,给哀家一个解释吗?”
东转了一下眼珠子,得,这回赵昺童鞋也被打发走了,只有吉安低着头,一声不吭地站在一边,情形的确有点不妙。
“母后,我们要想复国,过去的有些规制,就不能不改。”他陪笑道。
杨淑妃依然很淡:“朝廷的规制,官家愿怎么弄就怎么弄。哀家只是想知道,为什么皇家过去的规矩也要改?”
东变得更小心翼翼:“母后是否指让宗亲以后也缴税?”
哼哼,你现在是越来越滑头了啊,避重就轻都学会了。
太后眼中稍显怒容:“官家认为他们该缴税,就让他们缴,哀家并不想过问。”
这个咱是理解滴,您在海上受了那么多的苦,却让哪些人来享福,别说您,就是咱也不乐意。其实咱知道,您在意的是内藏库。
兄弟们有一句话怕是要记住滴:男人是搂钱的耙子,女人是装钱的匣子。要不,家庭的财政大权,怎么会基本上掌握在太太手里?而且太太们为了支持这个观点,她们还用另一句话,“男人有钱就学坏”,为她们的天经地义提供了理论依据。您没见,您就是藏点私房钱,在她们眼里,这也是天大的罪过?
现在,您竟然要把别人即将装进匣子里的钱给弄走,她不跟你急跟谁急?
“至于内藏库,朕是这样考虑的。太祖当年如此所定,是为了应付不时之需。这个规制当初定的很好,但没得到大用。”
讲不好是不对滴,那样只会使事情更麻烦。至于它的结果,咱就是不说,您也不是不知道。
“为了复国的大业,也为了您,朕认为应当将它改一下。”
杨淑妃死死地盯住了东。
东其实早就琢磨了,在内藏库之事上,要想说服杨淑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