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青春校园>三国刘备之妙笔生花>113:寻找证据

告示:兹因县衙年久,欲要重建,县令不肯劳民伤财,决定简单修缮一番。

故,招泥、木、铁、漆、石匠,中午饭一顿,大钱十个。

有意者,县衙门房登记造册。

不日开工,勿失良机。

“我去,这县衙三年前重盖,年年翻新,有没有搞错?”

“你刚来不久的吧,每隔三年五载都会推倒重建,相比而言这算什么。”

“还有这回事?”

“你从山里来的吧,多正常啊!”

“呃,正常在哪里?”

“离我远点,我不认识你。”

“咋就翻脸了?”

“兄弟,人家是好意,看得懂就看得懂,看不懂也不要问。”

“呃,好吧好吧!”

“相比以前,只是翻新,算作迎接新县令,也能勉强接受。”

“就看以后了,别太狠就好。”

“天子脚下,我们这里还算凑合。”

“也是,我也不是匠人,走了走了。”

“……”

告示前议论纷纷,却都是看破不说破。现在不比从前了,一个不对付,就要进大牢说理去了,可进了大牢,哪来说理的地方。

)))

三天后,县衙开始了翻新工程。

几十号匠人走进县衙开始勘察,然后制定计划等等,在此不做叙述。

刘备慢慢熟悉了自己的职责,将大部分事物下放给县丞、县尉等人,忙活完仅剩的一点点事情,跑到院子里,一脸好奇的看着匠人们忙忙活活。

对于刘备的懈怠,县丞马奇等人还是乐意见到的,这才是一个县令应该做得,除了大事其他事啥也不管,等着收获慢慢升迁就好。

可怀县在河内郡,属于天子脚下,城里还有郡守治所,哪来的什么大事可言。

这种地方的县令,其实就是个累计官声的地方(镀金专属地)。在任上老老实实做几年,资历够了运作一番就可以真的外放主持一方,只要别太倒霉一定会步步高升,兜里‘叮呤当啷’不绝。

刘备于是很是悠闲,倒背着手在衙门里来回转悠,看看这个瞧瞧那个。

拿起木匠的墨斗,一头挂在一棵树上,往远处跑去,黑色的墨线在空中晃晃悠悠。

拿起瓦匠的瓦刀,砍在一块青砖上,青砖应声而断,切口平整。

拿起石匠的锤子、铁錾,‘啪’石块碎了一地。

拿起漆匠的猪毛刷子,沾上大漆刷在一块木板上,亮晶晶。

匠人们忙活着手里的事,满头大汗,看着这位县太爷一点不顾及自己的身份,衣服上全是乱七八糟的颜色、粉末,对这位县令小了许多的害怕,胆子稍微大一点的找话题和县令说话,咦,这位说话蛮……扯淡的。

如此一来,随着刘备来回走动,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彼此间嬉笑怒骂,无所顾忌了很多。

就像前面说的,每个上任的官员都重新弄了自己的衙门,一年还修葺一次,整体并不差劲。

再加上刘备说不能劳命伤财,一次次调整修葺的范围。

到了最后,铁匠、石匠、木匠、泥匠都没活做了。

刘备大手一挥,既然来了不完成就别走了,于是县衙里就成了所有人拿着个刷子,往柱子上、房廊上、屋门上刷着大漆。

三天后,整个县衙从内到外焕然一新,到处充斥着大漆的味道,不太刺鼻,反而有些树木的清香在里面。

大漆,是从漆树上割开一个口子,收集渗出来的树脂,然后经过一系列加工,就成了很受国人喜爱的大漆。(纯天然的哦!)

既然完事了,那么就该给工匠们工钱,然后吃一顿完工饭,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于是这天下午,刘备就派人告诉大家,今天下午完事后,先别急着走,大家一起喝点茶谈谈心,等晚上吃了饭再走。

工匠们很是高兴,一个个挑着大拇指,多好的县令,谁敢在说他和前任一样,搜刮民脂民膏,自己一定要教他们做人,哼,绝无二话。

申时,整个工程最后的收尾完成,院子里响起欢呼声。

刘备让人把所有的工匠带到了县衙的院子里


状态提示:113:寻找证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