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过去,大多数知识分子对精武军,不对,是对中华帝国还比较清高,有些矫情,搞非暴力不合作态度,玩什么不入仕,那么经过了一系列的打击,特别是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新变化之后,大多数知识分子已经在现实面前低头。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中华帝国的皇帝李永吉就北伐清廷,西征太平军,且攻必克,克必果,手下无一合之将,精武军以及李永吉的无敌威名,早就建立起来,很多人都称呼李永吉是武神在世。
强大的军队,再加上强硬的作风,现在除了一些极个别的死硬守旧派,大多数的知识分子,尤其是那些在旧体制中不得志的秀才童生之类的年轻人,如今都希望进入到中华帝国的体制内,成为新的官员,从此走上美好的康庄大道上。
正因为如此,他们都在努力的学习新的官僚体系以及晋升制度,希望能够抓住新朝初建,政体还不够完善,官员还很少的这个特殊时期,一举进入新的官僚体系,从此翻身做主把歌唱。
很显然,这个机会其实很多,因为根据新下发的官职对照表以及官员晋升体系,新生的中华帝国看来也有不少官员实缺,只不过是秉承一种宁缺毋滥的姿态而已。
换言之,中华帝国的官员坑位其实很多,只不过以前知识分子大都不乐意加入这个体系,再加上这些坑位的要求比较高,除了少数的幸运儿是直接推荐当官,其他全部都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入这个体系,而要是通不过考试呢,中华帝国宁可让这个官位空着,也坚决不随便找人填补空缺。
最后,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决定重新学习。然后成功考试,毕竟就像他们很多人说的那样,一朝天子一朝臣,时代变了,朝代鼎革了,他们也要跟着变,如果不变,就只能成为历史尘埃。
对于知识分子的适应能力,那是一点也不可忽视的。想当年满清灭亡明朝,知识分子都能立马留辫子拍马屁。现在好歹也是汉人当权,心理抵触更低,所以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决定跟随新朝的旨意办事。
毕竟相比其他考评来说,通过考试当官,还算公平,再说也没有脱离科举,身份也依旧很高,比如高中生就可以被称之为大人,所以他们多少还算能接受的了。
比起知识分子的矫情。国债的推行就有些出乎意料的顺利。
第一期的国债,是五年期的国债,推广的形势则是直接四处发布告,布告的形势也都是统一的。
在布告中。不但说明了国债是什么东西,意义在哪里,到底有什么好处,同时也特别点名了一件事。那就是皇帝陛下已经带头认购了一千五百万国债。
按照布告中的说法,国债就是把百姓暂时不用的钱借过来,集中力量办国家大事。这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另外呢,过了五年之后,国家经济更好了,有钱了,就可以把这些借来的国债再连本带利还给老百姓,这叫与民同利!
所以说,认购国债,就是支援国家建设,就是忠君爱国,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就是跟国家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国强则民富,民富则国强,这就是国债的意义!
本身国债的利息其实不低,加上宣传鼓动的文字又都是深入浅出的白话文,大多数老百姓一看就懂,就算第一次不明白,多寻思一次也就明白了。
大家一想也是,国强才能民富,而且国家借钱是以税收当抵押的,连皇帝陛下都认购了那么多,没理由自己也不买吧。
这还是后来的百姓,至于精武军早期起家的既得利益者,像那些大商人,精武军军属,还有早期的工人家属,他们大都因为精武军的崛起而获利不少,而这个时代的中国又很少有什么消费或者投资的地方,所以很多人都有一笔积蓄,但也就是一笔积蓄而已。
现在看到国家发行国债,不但能赚钱,还能支援国家建设,跟皇帝陛下做一样的事情,那自然都是踊跃购买。
实际上,国债是有额度的,一千五百万两而已,如果真的放开了卖,那早就被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