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都市现代>战争到了村庄>第3章 下山到了家
一颗颗玉米长得有一人高了,已经结了饱满的玉米。这是辛勤劳作的人们劳动的成果。这地方因为缺水,人们都种些耐旱农作物。大豆、苹果树、梨树。为了增加些收入,每家还养了些家禽。生活这里的人们很平静,尽管生活还很清贫,但都努力耕耘者,争取多一点收获,以便生存下去。

后河村因为处于黄淮平原,水资源的缺乏,给农耕带来了不少困难。种水稻不行,乡民们也种了许多柿子树,梨树、苹果树。待秋季来临,果实累累,这儿成了丰收的果园。孩子们也在其中奔跑玩耍,大人的脸上漏出了少有的笑脸,一阵阵笑声在林中飘荡着。

群山之中,空气清新,绿色遍布。鸟儿在山中来回的翱翔着。陈黑豹在屋内走动着,他来到院内,不时地朝山下望了一下,眼睛眨动着,若有所思。陈仙桃也来到院中。她看了看父亲,也望一下山下。

乐哲今天要去学校了,乐理跟在其后。小路的两旁,小草和野花随风摆动着。到了学校以后,他们来到教室后,就坐在板凳上。他们拿出书本,开始看书。先生是附近的,才三十多岁,姓赵。村民都叫他赵先生。字叫力生。他常年穿了一身长袍,一双布鞋。带了一副眼镜,说话不是太流利,但很稳重。他原先在海州上师范学校,毕业后因父母年级大了,就在附近教学,也好伺候父母。他的弟弟叫立本,和乐哲一班,喜爱和乐哲说话。

二十年代,正是社会变革的年代,也是一个各方力量相互博弈的时代。

随着思潮的兴起,也遍布中国城乡各地了,一股力量在向前暗中涌动着,在不断成长之中。

赵力本本来就是个思想活跃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秀,也是一个思想进步的人。他接触的同学也都是思想进步的,况且他哥哥也明白事理,他们经常一起讨论一些敏感问题。在师范学校当中,也有个别进步老师,不时的给他们灌输社会的思潮。他的父亲已60多岁了,在家种地。因靠祖辈留的一亩田地,加上勤快,日子过得还可以,至少一家人的温饱可以解决的。母亲半字不识,在家做饭,操持家务。父亲常教育他,干任何事情要勤快一点。千万不要做其他不好的事情,于人于己都不好。父亲有时对他的一些进步想法,总是大声呵斥。劝他不要多管其他事情,要不然将危害身家性命和整个家庭地存在。他的两个大眼睛总是瞪得更大了。

见到父亲如此怕事,他也不敢和父母谈这些事情了。只是和几个要好的同学闲时谈论一下。学校不是太大,但很干净。读书声的响起,给皖北乡村增添了一些生机。

在中午十分,该吃饭了。离家远的不回家了,在教室里拿着从家带来的干粮吃。乐哲拿着母亲做得馍馍,一些萝卜干,再从老师那打来热水。他们边吃边和同学说着话,说到激动时,还放下碗筷,不时地,大家还争辩着。毕竟是年轻人,对什么事情都较真格的。

在学校经过几年的学习,乐哲不仅人也长高了,思想上也变得更成熟了,也更善于思考各种问题了。他常常爱和王星耀谈论一些时事问题,然后对他们所在村的村民生活加以评说,他们知道海州的一些情况,对百姓的民不聊生感到心疼,更对当前社会乱局非常不满。他们和赵先生谈的很不错,有时一谈就一个多时辰。

红霞映射着学校前的土路上,土路两旁的野草绿茵茵的,树上的知了在不停地叫着。蜻蜓在空中毫无目标的飞来飞去,无忧无虑地,这一切都是让人感到那么美好。

在百里外的海州城内,商铺林立,这儿交通位置重要,自古就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在离海州城内不远的新田镇内,也是人流不断,并且车水马龙。一派热闹的景象。

乐哲已十九岁了,已成为一名大人。而在苏北农村,早已到了成家的年纪了。父母看在眼里,心里很着急,给他说了几个邻村的姑娘,他不是看不上,就是其他原因。父亲和母亲内心很着急。在院内的石榴树下。这颗石榴树已有十来年,枝繁叶茂。


状态提示:第3章 下山到了家--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