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红楼小书童>第四十三章 谢家观与林家人

只等英隐先生抚琴毕,周延才问道:“先生何意?”

英隐先生无奈摇头,指着周延面前的牛希济词集说道:“我见小兄弟心思不宁,神色恍惚间总在盯着那本词集,便将词集中的名篇曲调弹奏下来。”

牛希济名篇有《临江仙.咏巫山十二峰》,英隐先生误打误撞反而撞到了周延的心思上。

甄应显见此,疑惑问道:“延兄弟有何心事,但说无妨。”

贾敬吞金被杀一事,周延肯定不能在此说出的,正在思量间,老先生拿了药方子让英隐先生看看。

英隐先生仔细看了,才让老先生拿去抓药。

甄应显小声对周延说道:“别看英隐先生年纪小,却是都中有名的大夫,治了许多疑难杂症。”

听了这话,周延下了一个决定。

从衣袖中取出丹药外皮的残渣,放到英隐先生面前,让英隐先生断断这药如何。

英隐先生见过后,也不知用了什么方法,只在鼻尖嗅了嗅,就能将药材成分一一说出,最终得了结论,就是正常的滋补丹药。

“只是这方子实属罕见。”英隐先生起身,将他自己编纂的药经注解翻到末页,放到周延面前,解释说:

“这是一门偏方,是祖上当年在金陵偶然所得,只因方子中的药引实在难得,这些年来才被搁置下来。”

周延见方子上大多是人参鹿茸这类普通药物,贾敬身份尊贵自然能用的起。

朝着英隐先生指出的地方看去,周延无奈笑了,那才是这偏方的药引。

谢家观炉底香灰。

用香火灰做药引也就罢了,难道还偏要谢家观的?而且这谢家观名头也不响亮,谁知道这道观在哪里。

果然是偏方!

周延问道:“先生也信这偏方,我以为这偏方太过古怪。”

英隐先生答:“信与不信,自然要前去验证一番,当日祖上四处巡访,在谢家观讨要了香灰,制了三丸丹药。”

英隐先生取出自家制的丹药,放到周延的丹药残渣旁边。

“一丸给将死之人治病,一丸献给王爷,最后留了一丸保存。”

那药丸也呈朱红色,却比周延拿的药丸鲜亮剔透许多。

“将死之人已死,王爷却延年益寿,看来这药到底还是有续命的功效。”

难道这世上真有这样的奇事?道观的香灰还有奇效不成?

周延仍是不愿相信,便反问道:“那先生何不多制几丸?”

“因为那谢家观倒了!没了香灰,怎敢随便制药?我倒好奇,小兄弟这药是从何处得来的?”

说了实话也无妨。

周延解释说:“玄真观的贾敬老爷那得来的,可先生大概也听说了,观里的老爷走了。”

英隐先生沉思良久才说道:“听说是服用丹药过多才致死亡,现在却觉得不可信了。”

英隐先生在关注贾敬的丹药致死,而周延此刻的关注点却落在贾敬如何制此丹药?

周延倾身向前问道:“先生不好奇那香灰是如何得到的吗?”

英隐先生叹了口气,“祖上寻药引时,谢家观已经倒了,这药引连同偏方是从一门林姓人家中取得。”

“金陵林家?”周延问道。

英隐先生点头默认,感慨道:“只是再去时,那户人家早已人丁凋零,家中人老死的老死、亡命的亡命,那家中又换了另一户人家。”

原来英隐先生三年前再去金陵时,也曾寻过那家人,不过可能是家中人都死光了,因此房子成了别人的所有物。

“倒也当真奇怪,这药引如何到了都中,莫非是林家人来了?”

一连串的林家人,总让周延不自觉想到林黛玉。

但这又不可能!

黛玉来贾府最多两个月,祖籍苏州又在扬州长大,而英隐先生说的地方又是金陵林家。

一连串的秘密藏在暗处,周延如同抽丝剥茧一般,将一条条线索暗中整理。

贾敬这种人一心想着得道成仙,没理由会吞金自杀,但若是有心人给他献上王爷曾吃过的“延年益寿丹”,难保他不会心动。

人嘛,活着活着就不


状态提示:第四十三章 谢家观与林家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