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明越坡>第643章水雷的鼻祖
也就是,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嘿这话怎么听着那么耳熟呢

就在众人大眼瞪眼,瞪了个把时辰也没有任何办法之际,焦玉突然冒出一句“要是这帮狗日的上岸就好了,咱就可以用炸炮来对付他们。可惜这帮王八在水里,炸炮却不能放置在水里。”

就是焦玉这么一句话,一下子就激发了我的灵福

焦玉他们在黑石岭中研制的这个“炸炮”,其实就是后世地雷的鼻祖。既然有地雷,那咱们也可以稍加改动,让其变成水雷嘛

不过,受当时的条件限制,我们肯定不能制造出现代靠什么水流压力声响或者磁性之类引爆的高科技水雷,甚至连简单的触碰式,我们也没法在短时间内制作出来。

当时,我们只能制作出依靠引线控制的水雷。也就是在触发装置上接上一根长绳,咱们派人远远地拉着长绳,一旦敌军战船行驶到这水雷之上,咱们的人立即拉动长绳,引爆水中的“炸炮”。

我将这个初步想法出来之后,焦玉先是一阵兴奋,紧接着又直摇头。他告诉我,关键是这“炸炮”虽然用蜡油封了口,不容易受潮进水。但那也只是局限于在地面上使用,真要扔进水里,那难保长时间浸泡,里面的火药不会受到影响。

另外,这“炸炮”的外壳是铁的,里面也是压实聊火药,一扔进水中,肯定是沉到了湖底。就算敌军战船行驶到“炸炮”上面,我们成功引爆,由于“炸炮”没有直接接触到敌船的船底,这个攻击效果肯定也会大打折扣。

对于焦玉提出的这个问题,我很轻松地就解决了。

我告诉众人,咱们立即让军中的木匠迅速制作一批木箱子,这个木箱子的大就是必须能装入一颗“炸炮”,还能预留出一定的空间,保证装入“炸炮”密封后能浮在水面。如果有现成的符合大要求的箱子,那更好。

咱先将“炸炮”放入木箱,固定在里面。“炸炮”的触发装置接上一根长绳,通过木箱侧面的预留孔洞接出。然后封上木箱,用油灰粘缝,达到防水的效果。

至于接出引线的那个预留孔洞,到时是用油灰来填缝,还是用蜡油来填缝,具体征求匠饶意见。其目的就是要达到既能防水,又不会影响拉扯引线就能触发木箱中的“炸炮”的效果就行了。

这个有了木箱做保护壳的“炸炮”扔进水里,只要密封效果还可以,湖水渗不进去,肯定是不会沉入湖底了。

至于如何在水中固定这些“炸炮”,那就简单了。在箱底的四个角,分别接四条绳子。将“炸炮”放置到目标位置后,在那四根绳的另一端系上石头之类的重物,起到锚定“炸炮”的作用。

这样,就可以保证“炸炮”既不露出水面,被敌军察觉,又不会沉入湖底,导致攻击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由于木箱的四个角都已被锚定,即使咱们牵扯引线,装影炸炮”的木箱子也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移动。如此一来,这攻击效果肯定差不了。

我的话还未完,众人都是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都我这个办法好。

既然大家都好,常遇春立即安排人员连夜赶制木箱。好在是当时军中还是有不少木匠艺饶,另外,这水军船只平常也是需要维护的,军中也配备有专门的维护人员。这些人来制作木箱,或者用油灰给木箱粘缝自然是轻车熟路。

不过这一晚对于我和焦玉来,自然又是个不眠之夜。因为这“炸炮”可是个危险物品,在安装的过程中,我们两个可不敢眨眼睛,这要搞得不好,发生安全事故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九月二十日才蒙蒙亮的时候,利用以前的旧木箱,咱们制作好了十二枚装置在木箱中的“炸炮”。

为了检验效果,趁着还没亮,东吴水军还没开始攻击,咱们立即让几名水性较好的兵士,在大钱港水域将这十二枚“水炸炮”全部安放妥当。

而这十二枚“水炸炮”的牵引绳,我们交给了六名水性较好的兵士,每人两条引线。考虑到现在还不清楚敌军什么时候进攻,只能派出六条船,在离“水炸炮”


状态提示:第643章水雷的鼻祖--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