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也算是顺风顺水,老天元帝是个爱才之人,当时就给他一个不错的官职。经过这几十年兢兢业业的工作,他最终爬上了尚书这个位置。在天元国的官制中,这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殊荣。
杜青山对自己今天的成就很满意,也心怀感激。从官至今,从未忘记过初心,始终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常常直言进谏,所以在朝中也算是树敌颇多。
由于他实在是太过谨小慎微,其他人竟找不到丝毫把柄,所以这些年一直都怀恨在心,但是不敢有丝毫动作。
杜青山的要求不高,他不希望能够大富大贵,只希望他能够安安稳稳退休,有生之年看到女儿找到一个好的归宿,他便可含笑而去,不负此生了。
天元科考分为两个大的环节,其中一个是笔试,要求诸位考生在一炷香的时间内根据给出的一句经典结合时事,针砭时弊,写出自己的想法。无论对错,各抒己见。然后由主考官评选出优秀考生十二名。
这十二人将进入下一个环节,也就是环考。环考要求考生随机组合,抽取黑箱子中的题目,对所抽到的题目进行辩论,这场考试是公开的,所以最终的决定权是在百姓的手中。负责官吏会发给旁听的百姓每人一张纸,这张纸被称为“帖子”。大家把帖子投到指定的箱子里,然后计帖,帖子数高的人获胜。
经过这样一轮又一轮的筛选,最终会有三个人进入到最终的殿面环节,由主考官推荐作为参考,陛下亲自出题,选出一二三名,分别命名为天元甲子,天元乙子和天元丙子。
可是由于当今陛下的兴趣不在于朝堂之上,所以基本上主考官推荐就是最终的结果,陛下的殿面只是一个形式罢了,所以最近这几天杜青山很头痛,因为经常有人以各种名义和杜家攀关系,送礼物,忙的他焦头烂额。
杜青山是个很有原则的,在科考前一个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连上朝都推辞病假,整个府里除了经常买菜的下人和守夜的小厮,基本上都是大门紧闭。好不容易等到了四月十五,杜青山才重新下令打开大门,精神抖擞的往考场上去了。
今年参加科考的人数比往年都多。因为百姓们知道今年的主考官是杜尚书,那些平时觉得做官无望的人,此刻也都鼓起了勇气报名。他们相信,他们的杜尚书,是个绝对公平的人,会保证他们应有的权利。
所以此次考试盛况空前,上至古稀老翁,下至及笄青年,全部都报名参加。
杜青山欣慰之余感到一丝压力。他感觉到肩头责任的重大,所以在笔试结束之后分外紧张,没日没夜的审阅试卷,加班加点,和文书局几个信得过的老学究在一起讨论了足足一个星期,才最终敲定出一份环试的名单。
拿到名单,杜青山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对其中一名考生的名字印象深刻。“柳敬知”,他看着这个名字看了好久。
他的试卷还是读青山亲自审阅的。不得不说,柳敬知其中对于经典的解读和国家治理的理解分析得很深入到位,有些方面甚至自己这个为官数十载的都自愧不如。
审核试卷的时候不仅会审核考试内容,还会审核考生的身份信息,防止出现替考等违规作假的现象。在翻到柳敬知卷宗的时候,杜青山还注意留意了一下,发现他竟然是寒门子弟,出身乡野,能有这份觉悟和才华,实在是难能可贵。
杜青山感觉看着他,就像是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感觉这个有些颓废的国家,又有新生的希望。
除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柳敬知,文书局主管何文书的儿子何锦润也来参加科考了。
杜青山虽然对何文书这种溜须拍马的为人十分不齿,但是他不得不承认,他的儿子,却是一个旷世奇才。文章思路清晰,感情真切,写的也是这届考生中一等一的好。
他对其中这两个考生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