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正德大帝>第195章 提出清丈田亩与推行雇佣制 (二合一)
接押解进京直接成为国库收入,铁矿与铜矿则由玉林矿业自己售卖。

所得税银光是交付给中央朝廷的一份就达六万多两,再加上其他税收合计不下十万两。

也就是说,光是一个玉林城的开发已让朝廷增加收入达三十多万两。

朱厚照不禁心想,如果再建十座乃至一百座玉林城,大明国库的收入只怕就能多三百万乃至三千万两的收入,到时候也能有充裕的资金发展教育。

但理想虽然很丰满,可现实却很骨感,要再建一座玉林城的成本也是不低的,首先要移民,其次,前期还得供应粮食,而且基本上至少要几年后才能有税收。

玉林城之所以很快实现有足够的税收与矿产供应朝廷,是因为有大量从小王子部落俘虏的战犯为玉林城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所以,朱厚照不得不承认,大明要想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目前得先把贸易发展起来,不仅仅是边贸,还有海贸。

首先是边贸,现在的鞑靼已是四分五裂,自然对大明构不成威胁,在朱厚照看来,这无疑是对其进行贸易的最好时机,通过经济贸易控制鞑靼各部落,甚至帮助鞑靼各部落首领维系自己部族内的统治地位。

朱厚照下旨准予鞑靼各部落与大明进行边贸,即开放边境贸易,但需由朝廷统一征税,而且必须持有大明市舶司的出入境凭证才能进入边镇进行贸易,禁止走私。

不过,贸易需要征收一定的关税,由新成立的大明市舶司统一征收,在领取凭证时统一缴税,即缴税后才能获得入关贸易资格。

市舶司对于大明的人而言,并不陌生,但他们惊讶的是为何在边镇设立市舶司,因为按照这个时代人的理解,市舶司一般是沿海而设。

朱厚照知道这个时代的人还不知道海关,因而也能理解这些人的惊讶,在后世海关也不只是在海上设立。

确切的说,大明现在新设立的市舶司与后世的海关一样都是管理出入境贸易的,只是这个世界主要贸易一般是海贸,因而在字面上跟海上关系的比较大。

在朱厚照的几番解释下,内阁与户部的官员也基本上明白了朱厚照口中的市舶司的意思,也意识到新成立的市舶司不是一简单的机构,其管理的财政收入可能不亚于盐政衙门。

当然,朱厚照知道一旦开放边贸,最可能影响边贸收入与边镇管理安全的商人走私活动。

从经济上来讲,走私影响国家收入,会让帝国用强大国防力量维持的边镇贸易没有任何利于国家之处,这也是为何朝廷会屡屡禁止边贸的原因,毕竟走私不禁,进行边贸反而不利于军事防御。

从政治军事上来讲,走私不利于大明通过经济控制边镇外各异族部落,花费无数真金白银修筑的长城可不只是为了抵御外敌,更重要的是把边镇贸易的正规场所固定在几个点,便于朝廷控制。

如果走私活动猖獗,就会使得大明的长城失去这一作用,也等于浪费了修筑长城的所用费用。

所以,朱厚照直接下旨着边镇各巡抚各布政司抽调边军成立市舶司,下设缉私警备局,抽调边军变成缉私督察,专门负责打击走私。

现在的大明,已没人敢触逆朱厚照。

因而,朱厚照这些诏令也都执行了下去。

尽管打击走私会影响到权贵们的利益,但安化王叛乱的失败也让权贵们再一次认识到此时zào fǎn是多么的不合时宜。

但说起zào fǎn,让朱厚照没想到的是,因为考成法实施的缘故,地方不得不加大对税赋的征收力度,也因此激起了一些地方的民变。

在赣南与川北两处地方就最先激起了民变,也使得一些御史言官借此建言朝廷废黜考成法。

“陛下!考成法过于严苛,只求果不问因,促使官无爱民之心,若不废黜,会令催科加重,今日赣南川北反,他日难保其他地方不会反!故臣请陛下废考成,以解官民之压,无为而治!”

科道官谢讷在奏疏里如此写道。

“考成法不可废!地


状态提示:第195章 提出清丈田亩与推行雇佣制 (二合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