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说说十六国>痴人说梦:司马衷复位
且自己所立的亲生太子朱见济也没有自己废掉的太子朱见深命长,没等父皇明代宗驾崩,朱见济就先行一步了,群臣见皇帝已无法处理朝政,又不见其复立太子朱见深,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有一些不被明代宗依重的大臣为获得拥立之功,便发动政变,攻入皇宫,迎请明英宗复位,明代宗在无奈中闭上了眼睛。复位的明英宗既不英也不明,复位之后便诛杀了功臣于谦,并重用奸佞小人,还好在其晚年,念及当年自己被俘之时,皇后钱氏因悲伤过度而至眼瞎腿残,便下旨废除了朱元璋制定的宫人殉葬制度,也不实为一项宽厚仁爱的壮举。

明英宗的复位可不是统治阶级的更迭而导致的,但是,从他的复位可以看到作为统治阶级的寒门庶族也不是铁板一块,同样会因为自身的利益而相互间发生内斗,这种情况多体现于各个封建王朝中的党争,出现拥立皇帝的事情也只限于明英宗被俘的偶然事件。而且隋唐以后出现的以皇室宗亲身份篡位的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也同样是处于一个比较偶然的阶段下产生的,这也说明了庶族地主阶级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虽然内部有一定的纷争,但总体来讲,对于封建王朝的维护和统治还是比较长久和稳定的。

关于末代皇帝溥仪复位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因为这不仅涉及到统治阶级的更迭,更涉及到我国封建社会的大转折时期,我在这里就简要的说一说溥仪复位的情况。

溥仪登基时不到三岁,大清王朝已经是朝不保夕了,在其登基不到三年的光景,在袁世凯的军事压力下,幼年的溥仪就不得不下诏退位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正式灭亡,结束了我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但是退位后的溥仪依然生活在皇宫中,当北洋军阀之间的内斗不止之时,满清遗老张勋,借机攻入北京,并且迎请溥仪重坐大清皇帝宝座,但是此时中华民国已经成立五年多了,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短短十余日,张勋便被皖系军阀段祺瑞打败,龙椅尚未坐热的溥仪又只好尴尬的退位,在北洋军阀的内斗中,冯玉祥取得北京政变的胜利,为了做出拥护共和的姿态,冯玉祥便以溥仪复位为借口,将其赶出了紫禁城,溥仪只好逃往天津暂住,静观局势发展。

当日 本 帝 国 主 义想要吞并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之时,便想起了在天津当寓公的溥仪,便派臭名昭著的女特工川岛 芳子将溥仪接到长春,溥仪不顾父亲载沣的反对,一心想恢复大清王朝,便回到了东北老家,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溥仪被攻灭伪满洲国的苏联红军俘虏,并交还给新中国,经过新中国对溥仪的改造,使得封建王朝的皇帝转型成为了新中国的公民,并且幸福的开始了新的生活,溥仪从去世到今天也不过六十余年的光景,从他的著述中,你可以看到作为新中国的公民,他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豪,快乐程度远远超过做皇帝的日子,由此也可以看到,新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史无前例,眼下的国富民强更说明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亿兆万民的福祉。

如果说您认为溥仪有两次复位的情况,我是不认同的,因为第三次溥仪就任伪满洲国傀儡皇帝,实际上完全是日本 帝国 主 义想要灭亡中国的阴谋,日本人用心险恶,不可与忠心于清王朝的张勋所能比拟的,而且满洲国也只是一个日本统治下的傀儡政权,溥仪名义上是皇帝,实际上就是一块日本人奴役中国的遮羞布,伪满洲国完全没有任何主权国家的统治特征,所以说在我看来,溥仪一生也只当过两次皇帝,一次复位经历。因为末代皇帝溥仪跨越了清王朝,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我们就不再多讲。

通过明英宗复位的事情,能够看到庶族地主阶级虽然有相互斗争的情况出现,但是对于封建皇权还是极力维护的,这就说明了庶族地主阶级更为适合封建社会的发展。

然而,被贵族地主阶级和士族地主阶级所裹挟的西晋


状态提示:痴人说梦:司马衷复位--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