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都市现代>梦越盛唐之惑心秘籍>第一百八十三章:敦煌

这天杨清心打坐回到偏殿,正要准备早早睡了,打扰高僧几日也不能再多逗留,打算第二天一早便走。谁知这时候听得敲门声,杨清心心想这屋灯已熄灭,莫非是老和尚那屋还在念经,有烛光,被敲门了。便好奇这么大老远的偏僻沙漠里,还能有谁半夜来敲门。就趴在纸糊的窗户上想要一看究竟。

杨清心不仅感叹,这古代再发达还是不如现代城市方便,就这纸糊的窗户一点,哪里能跟玻璃窗户比么。

便叹口气,悄悄来到门口,掀起门帘(西北地区风沙大,夏天也挂布帘以遮灰尘。),一看正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可惜这敲门的不是僧,是个寻常赶脚的商人。月色朦胧又隔着门帘遮掩,看不清楚脸上什么样。

只见老和尚开门了:“吱呀”一声道:“谁呀?这么晚了?”

那人抱拳作揖道:“大和尚,是我家公子,南宫景,今日运货路经此地,还望大和尚方便方便?”

杨清心与王老三和李子健等人在月牙泉修养几日,正愁没法子上路呢!路过个商队,正是天涯何处不相逢,天下谁人不识君。

你道这商队是谁的,正是长安城首富南宫景的商队,赶到了。

杨清心一听是南宫景到了,连忙出去迎接道:“你家公子,可是长安城首富南宫景?”

那家丁说:“正是,你是何人?”

杨清心笑道:“正是故人杨清心是也!”

那家丁看了看杨清心说:“你等着,我通报一声。”

也许天色黑了,那南宫景居然在路上睡着了,家丁去马车上喊了半天,通报完。

南宫景听是杨清心,立马整装下车,见到果然是杨清心道:“杨兄,真的是杨兄?”说着上下打量杨清心。

杨清心笑道:“如假包换,正是杨某。”

南宫景笑道:“相逢何必曾相识,果然是兄弟啊!那日自长安城一别,已是一年光景,我自见杨兄迟迟不归长安。便放心不下,想来找你,今日不想还未出玉门关,就见到杨兄,实在是感慨万千啊!”

杨清心笑道:“兄弟既然来了,打算何时动身,这些货物要运网哪里?”

南宫景笑道:“运货往天山,是军需物品,以后慢慢说!明天就动身。”

杨清心笑道:“太好了,我正愁明日要上路,这一路沙漠多,走不快,我们马又丢了,正好兄弟来了,带我们出去?”

南宫景笑道:“这个自然,杨兄即是自家兄弟,理所应当,一路也好有个伴儿!我们先进去说,别让高僧等久了!”

两人坐定,又说了许多离别后的见闻。说起明天要经过敦煌,出玉门阳关。南宫景就说:“杨兄可知敦煌来路?”

杨清心便说:“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古代人一般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地名,如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敦煌”的词源不是汉语。一般认为,《山海经》中记载的“敦薨”即是敦煌最早的称呼,而“敦薨”或敦煌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至于是哪个民族,则是众说纷纭。日本学者藤田丰八考证说,敦煌可能是都货罗(tokhara)译音,而都货罗也就是当时居住在敦煌、祁连间的月氏人;中国学者岑仲勉认为敦煌的词源是“桃花石”(taugas);王宗维认为“敦薨”或敦煌为“吐火罗”的音译,并推断敦煌为吐火罗人居住的故地;李得贤则认为敦煌为古羌人语言“朵航”(义为诵经地或诵经处)的对音。总之,“敦煌”地名的词源为汉朝以前的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之汉译,这点应是没有疑问的。

敦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三章:敦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