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事情告一段落后,已经九月份了,整个大宴国以北的地方都迎来了秋收,李家村家家户户也都忙碌了起来,秋收的工具早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就趁着这段时间难得的好天气,好早点把作物收回仓库里储存起来才能安心。

韩青家虽然没有田地,不过也在后院里种了七八分土地的蕃薯,现在也到了可以收成的时候了。经过家庭会议讨论,蕃薯就算迟点收也没关系,韩父公婿二人先把后院里剩下的二分地的蔬菜采摘清洗晾晒,等到秋收后积酸菜用以过冬。至于韩青她就先帮李大山家秋收完了后,在慢慢的折腾她自己家的这点蕃薯。

李小妹一大家子祖孙四代人挤在一起,算是李家村里一个大家族了,子孙众多,有良田二十亩,这是几代人积累下来的财富,让村民们无不羡慕李家大家长的智慧与能力。所以李小妹家的田地也用不到韩青这个重度残疾的体力渣来帮忙。

李大山家的田地并不多,只有区区五亩地,而且其中二亩为下等田,三亩为开荒出来的荒地。其中三亩荒地种的全是蕃薯这种高产量的农作物,用来作一年的食用。二亩下等田种的则是玉米,玉米虽然没有大米值钱,可是用来交税收之后还能剩下一半,这一半卖了的铜板就可以都用来作家用了。按照以往,大山一家三口人完全可以伺弄好这五亩地,更何况李大山帮韩青酿酒,韩青亦没有亏待过她,满打满算半个月的时间工钱加上奖金,韩青足足给了一两银子,这可是以往李大山两个月的工钱。然而,李大山的爹爹却因为经常熬夜刺绣,弄坏了眼睛。如果不是发现的及时,可能就真的完全失明了。所幸,大夫看过后说还是可以治好的,不过得需要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不可操劳过度,更不可在刺绣了。如此一来,为了不让林阿么在偷偷的刺绣干活,大山决定让弟弟李小山每天监督爹爹正常休息,并且尽可能的做些好吃的给林阿么补补。如此一来,五亩地就靠李大山一个人来伺弄就有些紧张了,农家人靠天吃饭,如果来场大雨,这一年的收成可能就会没了,考虑之下,也就同意了韩青来帮忙,李大山的原想法是:虽然韩青是个体力渣,可是让她掰个玉米棒应该可以吧。

事实证明,李大山想的太过完美了。掰个玉米棒当然难不到韩青了,可是十个、百个呢?蕃薯不着急,就算下雨了也没事,所以先收玉米。一大早,全副武装的韩青让李大山频频侧目。来到玉米地头,每个人拿着柄镰刀,弯腰砍玉米,砍断的玉米杆先放在一边,等全部砍完了后,在掰玉米棒。

每棵玉米都有韩青高,密密麻麻的,在加上秋日闷燥的天气,让手脚袖口被绑紧,又带着个自制口罩的韩青犹如在蒸桑拿。等到一排玉米从一头砍到地另外一头,就发现李大山早已第二排砍完了。韩青默了默,努力缩小着存在感,继续吭哧吭哧的砍。

玉米全部砍完后,就开始掰玉米棒了。蹲在玉米秸杆中,一根根玉米杆的扒拉,看看有没有玉米棒,有的就掰下来扔到一边的空地上,等最后全部掰完了,在一筐筐的挑回家。

玉米杆上的叶子不注意就会刺拉过裸露在外的皮肤,让韩青的双手上印上了一道道浅浅的红印子。闷热的天气让大滴的汗水从额头上滴滴滑落,落进眼睛里,不敢用手擦眼睛,只好用力的闭着眼睛,等待不适过去。

蹲着掰玉米有多久了呢,半个时辰有没有,韩青觉得腿好酸啊。四处张望,发现周围没人,李大山也在专心的掰玉米,没有关注她,不由的小幅度的伸伸腿,揉揉腰。等到一排玉米掰完了,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站起来,踢踢腿,伸伸腰。已经开始掰第二排玉米的李大山,视线里闪过韩青张牙舞爪的样子,不由的在心里为李梅担忧:有这么一个体力渣又懒的妻主,他注定要辛苦了。李大山暗暗发誓:她一定要给她弟弟找一个体力好、勤劳肯干的好妻主。

李大山的心理活动韩青不知道,她现在心理想的是:幸好她们家没有地,不然她该如何度过秋收的


状态提示:13.秋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