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检验,性能能够达到作战要求,而且制造方便,正好弥补了我们登陆船舶的缺口,实在令下官非常的钦佩。”

德国为了登陆英国,几乎把莱茵河上的内河趸船与法国沿海近岸货船搜刮一空,就算这样,数量还是远远不够。

登陆是一项很注重运力的行动,除了第一波冲击海滩的船只,还必须准备后续的三到四波部队的跟进,登陆舰船的数量不但决定了登陆强度的强弱,同样也保证了登陆部队战斗力的延续。一旦发生后续无力的问题,那登陆部队将会面对全军覆没的危险,这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关键问题。

欧洲的内河趸船并不适合担任登陆舰艇,这是由它的船型所决定的。欧洲内河趸船的长宽比实在太离谱了,与我们目前见到的中国内河趸船相比,宽度相同但长度却足足长了一倍。这种转向困难的浅底船在笔直的运河中行驶那是毫无问题,但是一旦放到海面上,就根本是个迟钝的靶子。

要想拉这种船来使用,那就必须得进行全面的改造,而对上千条内河趸船进行结构性改造可不是几个月内就能完成的工作。徐峻也曾经对此头疼不已,他虽然可以画出英美制式登陆舰艇的图纸,但是远水救不了近渴,现造是无论如何来不及了。他又不是魔法师,可变不出那许多铁船出来。

就在对着那堆欧洲趸船照片愁眉不展之际,突然灵光一现。为什么非要造钢制登陆艇,换一种材料不行吗?徐峻想起了从小就在黄埔江边看惯了的水泥趸船。水泥造船在欧洲并不是新发明,由于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钢铁价格一度极端昂贵,于是有人就想起用钢筋混凝土制造趸船,不过当时还属于新事物,所以非常少见。

不过,徐峻清楚的是,混凝土船除了重量大了一点之外,与钢制船舶在性能上并没有多大的差距,作为一种代用应急产品是绝对够用了。徐峻立即召见海军船舶设计人员,聚在一起花了两天时间搞出了大中两种规格的水泥登陆舰。

整体设计基本按照钢制登陆舰形制,材料全部选用制造碉堡用的高标号快干水泥,而且不使用早期水泥船的钢筋混凝土设计,而是使用更先进的钢网设计,使得船体结构强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重量却减轻了不少。

小型登陆艇一型满载排水量30吨,可以装载三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装一台戴姆勒40马力柴油发动机,最高航速达到了十一节,中型登陆艇排水量120吨,装一台戴姆勒7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航速也达到了十节,可以装载两辆二号坦克或者一辆四号坦克,也可搭载七十名士兵以及两门野战炮。

唯一欠缺的就是航程太短,抗沉性也不怎么样,不过徐峻的标准也不高,只要能够在海峡最宽处开个来回就够了,反正也只是应急产品,并不准备让它进入德军装备序列。

而且为了增强防护性,这两款船舶的关键部位还可以铆接钢制装甲板,不过徐峻觉得这只能起一些心理安慰作用,因为高标号水泥的坚硬程度本身就足以抵御机枪与弹片的伤害,而如果被大口径火炮正面射中,那无论是水泥还是钢制的登陆舰下场都一样。

这两款水泥登陆舰制造技术非常简便,只要搭好架构浇铸水泥就行了,而且使用了速干水泥,半天时间就能凝固,加上浇铸模板可以反复使用,加工速度与标准化程度远远超过钢制船舶。当时水泥船无法普及的唯一障碍就是制造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昂贵的人力,而徐峻现在最不缺的恰恰就是人力。德军一线工兵部队现在几乎都成了造船工人,在几万名德国水泥匠的努力下,德国的登陆艇集群正在以每天七十艘的规模迅速增长着。


状态提示:118请假条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