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念想,既然祖母给她找了更好的,她又何必吊死在顾承斐一棵树上。

顾承斐刚去京城的那段时间,还托人给她带过信,隔一段时间就有,只是她一封都没打开,也自然从没有回过顾承斐。渐渐地,顾承斐就和她没了联系。

直到她被吴家退婚,祖母大受打击之下病倒,她才想起来顾承斐那些信。

她打开了顾承斐寄来的第一封信和最后一封信。

第一封信写来的时候顾承斐还未和萧家定亲,他问郑望蕊敢不敢和他走。郑望蕊看的时候嗤笑了一声,聘为妻奔为妾,她是守礼之人,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

最后一封信,是顾承斐与她道别。他说他已经放下了郑望蕊,与顾夫人商议过后,决定半年后迎娶萧家姑娘。

她心里还抱有一线希望,给顾承斐又回了一封信,让祖母找人给顾承斐带过去。几日后,那信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

郑望蕊彻底绝望。

可是她与祖母不是那么容易认输的人。待祖母身体好了一些,依旧开始给她物色心仪的人家,毕竟退亲的事是吴家错多,郑望蕊品行端正并无不妥。

没想到姐姐回家来看望祖母,姐夫醉酒后差点对她做出那种事情。

即使祖母严令此事不准外泄,渐渐地还是有风言风语传来。

她从小规行矩步,知礼守节,却落得无人问津的下场。

那段日子,她整晚整晚不能安眠,甚至无法入睡。脑海中都是吴家来退亲的说辞,姐夫醉酒时的情形,然后她会想到她那时与顾承斐在一起的场景。

冯明偷偷地来找过她一次,告诉她,他可以娶她。但是她没有答应。

她想她还是依旧爱着顾承斐的,只是顾夫人棒打鸳鸯之后,她没有认清自己的心,如果那时,她答应顾承斐,和他一起走,她相信以顾承斐的为人,绝对不会委屈她,虽然表面上他有时受顾夫人所制,可他既然开了口让郑望蕊和他走,到最后也只能是顾夫人妥协。

一切都晚了。

到了最后,祖母实在没办法,拖着病体去求王老夫人与顾夫人,也只能给她求来一个妾,明明她才该是名正言顺站在顾承斐身边那个人。

还有冯明,她那时偶尔也在顾家见到他,她清楚地知道冯明对她的爱意。

她却丝毫不以为意,她知道冯明的家世背景,这样的人,她是万万不会嫁的,祖母也不会同意她嫁给这样一个在家中身份尴尬的庶子。

这次冯明来到顾家,她心里隐约察觉到不是以前来顾家小住那么简单,但是她不在乎,冯明只会是她的帮手,其他的,他们想也不要想。

于是在一个夜晚,她敲响了冯明院子的大门。

冯明非常开心,他以为顾承斐已经对郑望蕊说了他这次来顾家的目的。

郑望蕊才不管其他的,她没那个心情去问冯明这次为什么来顾家。

她只是对冯明诉说了自己在顾家的不容易,在萧芸云之下的屈辱。

最后对冯明说,希望他用什么办法,毁了萧芸云的清白。

冯明那时大惊失色,他本能的拒绝,顾承斐是他的好友,萧芸云是顾承斐的妻子,他怎么能对他们做那种事情。

可是他看着郑望蕊含泪的双眸,还是妥协了。

郑望蕊告诉冯明,她不需要萧芸云死,因为萧芸云死了,顾夫人还是会为顾承斐另聘正妻,她要扶正绝不可能。她只需要萧芸云失去名节,并且让顾承斐顾夫人等人都知道。多年相处,她知道顾夫人的性格,她绝不能容忍自己的儿子吃这种亏,可是休了萧芸云也需要强有力的理由,当这个理由被公之于众,又无异与让世人嘲笑自己的儿子,那么她就只能忍气吞声依旧让萧芸云留在顾家,但是萧芸云的日子不会好过。

一个有名无实,形同被休的正室,才是她需要的。

既然已经做不了顾承斐名正言顺的妻子,那么她懂得退而求其次,做一个有实无名的妻子,天长日久,等她生下孩子,再等孩子长大,还有谁会记得顾承斐尚有一个正妻。

等到那个时候,她和她的孩


状态提示:16.第 16 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