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白马掠三国>一百一十一 因地制宜

人,乃万物之灵。 x 23 u

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

没错!这句话原本乃是人类,对自己种族的自豪的描述。

也是标榜区分人和野兽的区别,本质的区别。

那便是...智慧!

人的智慧分为很多种,有急智、缓智、长智、短智,小聪明,以及大智若愚……

毫无疑问,日后的魏武帝曹操,就是一个有急智的人。

作为东汉末年最为出名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曹操,无疑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家伙。

和很多同时代争霸的诸侯不一样的一点在于,曹操个人本身,统帅、智谋便非常的高。

最鲜明的一点,便是他与儿时玩伴袁绍,在遭遇到大事上,处理办法时的区别。

作为同时期北方的两大霸主,在同样拥有着雄厚的势力,武将如云,谋臣如雨的时候。

二人的遇事选择,却是截然不同的。

作为曾分别出仕过二人的谋臣郭嘉,对此最有发言权。

那么,历史上的他,是如何评价二人的?

“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这是郭嘉离开袁绍时所留下的评语。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

曾经袁绍做的最为夸张的一件事是什么?

在历史上官渡之战初期,刘备杀徐州刺史车胄反曹,从而从侧翼严重威胁了曹操。

当时袁绍的重要谋士之一、冀州别驾田丰,曾经劝袁绍乘机率主力袭许,结果袁绍因为幼子袁买得病,放弃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气得田丰举杖击地,说:“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

可以想象吗?

为了生病的孩子,居然有诸侯可以做到放弃出兵的份上?

袁绍作为一个父亲,不得不说非常出色,但是作为一名霸主级别的人物,确实是失格的。

曹操对这位即是一生最好的挚友,又是一生最大的竞争对手,做出的评价如何?

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没错,二十个字的评价里,没一个是好的。

但又非常的客观。

要知道,最了解一个人的人,不是最好的朋友,就该是最大的敌人,曹操两点都沾了,却给出如此的评论。

只能说明,单从霸主的角度来论,袁绍本质里,缺点确实比较多一点。

毕竟,从其手下人事调动来看,袁绍此人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

放着手下一干文武,将四洲之地,分给三个儿子一个侄子管理,这事除了袁绍,也没谁了...

相比之下的曹操,则更显得“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在用人(调兵遣将)方面,袁绍用人唯亲,而曹操却是真正的做到了量才是用。

相比起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曹操则是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这种人的表现就是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很强,而且越是遇到大事越不慌张,真的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而在所有的军事、政治斗争中,这种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众所周知,在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关键往往就在几分钟之内,谁先抢占那一线先机,胜利的天平就会向谁倾斜。

事情的发展往往是由人决定的,而人的性格往往是做决策的决定因素,如有人急躁冒进,有人犹豫不决,都会决定事情朝不同的方向发展。

要知道,在刚开始会盟的时候,曹操可是便建议趁联盟刚刚成立、士气正旺,董卓还没准备好之际,立刻分兵五路。

一路攻打汜水关,一路佯攻虎牢关,一路绕道洛阳城后偷袭,一路劫在函谷关,防止董卓在西凉老家的援兵,一路攻打荣阳关掐断董卓的退路。

要是计划实施,就算破不了洛阳


状态提示:一百一十一 因地制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