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三国好老师>174章 一切都需要时间
明笑道:“牛黄可不好弄,留起来吧。”

“某家已经做成牛黄散了。”华佗笑着道:“就在盒子里,你拿回书院吧。书院里小孩儿多,有个惊悸夜啼、烦躁不宁的也能用上。”

“他们都多大了,哪来的夜啼。”董明笑着拿着装着牛黄散的盒子道:“不过这东西我收着了。你这还有吧?”

华佗点点头:“还有备用的。”

“那成,我先回去了。”

董明带着牛黄散自己回了书院,至于董琬则要陪着吕萌再待一会儿。

到了书院,董明将牛黄散放下,然后关上房门,躺在了床上。

“系统,继续吧,还是蒸汽机部分。”

董明说了一句,继续学习。

蒸汽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蒸汽机的出现,使得人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直到20世纪初,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动机,后来才逐渐让位于内燃机和汽轮机等。

事实上,蒸汽机的最早模型,要追溯到公元一世纪。古希腊数学家亚历山大港的希罗于公元1世纪发明的汽转球,这是蒸汽机的雏形。

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今的大汉朝也具备了制作出蒸汽机雏形的技术实力。再加上董明这个穿越众挂比,想要在汉末达成蒸汽动力成就,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这也是董明最近学习这么用功的原因,毕竟这是一条能看的到未来,并且很有可能实现目标的道路。这玩意跟写网络小说不一样,就是一条道走到黑。

日月轮转,转眼进入五月份。

中平五年五月,蔡邕升官了,成了太尉。他的副手樊陵升任为新的少府令。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看蔡邕能不能掌控住樊陵了。不过董明觉得很悬,就蔡邕那个性子,这么些年没被人架空已经是用尽全力了。

如今人走茶凉,估计这少府以后就不姓蔡了。好在如今少府里还有刘威和戏志才两个自己人。

不过这事儿,不是董明该操心的。在他没有入洛阳之前,任洛阳如何变幻,他都不担心。眼下他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带学生,然后发展新学。

如今的新学,发展的还算不错。荆州地区加上汉中,这一大片地方基本上成了新学的大本营。不管是官场还是民间士子,大都接受了董明的新学。在汉中更是有刘备的大力推广,新学在汉中的认可度,比在新野还高。

因为刘备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看看他身边的人就知道了,几乎超过八成都是董明的学生。其他人看了就清楚了,这位左将军是喜欢新学的。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效。汉中的士子们,如今可以说都是新学的拥趸。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然也不会出现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诗句了。

上层的喜好,对一个学派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不过,新学的蓬勃发展,却成了董明的心病。原因就在于,如今新学几乎已经把路走绝了。除了荆州地区、汉中之外,其他地方,新学都受到了传统儒家士子的打压。

董明对此小心翼翼的缩了自己的爪子。其实看明德书院的学生毕业之后的去向就可以看得出新学的影响力范围了。

跳不出荆州和汉中。再有一个就是洛阳了。但是洛阳作为大汉心脏地带,本身就是各家学说争夺的主战场,不能算数。看一看在洛阳的学生就知道了,最差的刘威也是权属性质80+的狠人。

董明很清楚,其他人,去了也是白搭。不如派一批精英过去。当然最好的还是他亲自前往洛阳,并且成为高官,这样新学才有机会实现意识形态上的大一统。

比方说日后一个叫王安石的家伙,就是这么干的。

但董明更清楚,眼下新学更多的是实践性的东西,理论性的东西他还没有完全整理好,也没有写出来。只有全都准备妥当之后,他才会去洛阳。

到时候,就要真刀真枪跟各个流派的腐儒们在意识形态领域杀个刺刀见红了。很多时候,意识形态的争夺要比战场残酷多了。

这真


状态提示:174章 一切都需要时间--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