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春秋大业>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会辩驳

曹昂在大殿之上,将科举之法详细地说了出来,整个过程中,刘协和一众大臣鸦雀无声,因为曹昂说的这个想法实在是太过骇人。不过对于刘协来说,这能够接受,因为刘协很清楚自己只是个傀儡,而曹昂所做的事情是站在了世家的对立面,如此一来曹家定然要与世家起了冲突,刘协很乐得函件这个冲突,他才好从中谋得渔人之利。

刘协虽然做了这么多年的傀儡,但是他的心中一直有重掌大权的想法,但是曹家对他的看管实在太严,以前还有董承伏完,在董承伏完死后,就没有人敢再与刘协走得太近了。如今曹昂所行科举之事,实乃与世家对抗,刘协准备抓住这个机会。

“此事不可!”这时候大殿上有人站出来了,“如此只问才学,不问德行,届时朝廷定为小人所据!”

站出来的人是崔琰,崔家也是有名的世家,而崔琰更是名仕。当年那个假冒安息帝国使臣的科尔托来到大汉之时,曹操便是让崔琰扮作曹操,以接待使臣。

历史上崔琰有个床头捉刀的典故,虽然跟曹操有这一份关系,但是后来因为曹操的猜忌之心愈发严重。曹操作魏王,杨训上表称赞曹操的功绩,夸述曹操的盛德。当时有人讥笑杨训虚伪地迎合权势,认为崔琰荐人不当。崔琰从杨训那里取来表文的草稿一看,写信给杨训说道:“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

崔琰的本意是讽刺那些批评者好谴责呵斥而不寻求合于情理。有人却报告说崔琰这封信是傲世不满怨恨咒骂,曹操发怒道:“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

从此罚崔琰为徒隶,派人去看他,崔琰言谈表情一点也没有屈服的意思。曹操的令文道:“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曹操知道以后便将崔琰赐死了。

当然在邵景明眼里,崔琰的死恐怕不止是这样。当时曹植与曹丕在继承人的位置上争斗不休,而曹植娶了崔琰哥哥的女儿,所以按道理来说,崔琰应该是支持的曹植才是,但是崔琰表明应当立长子,曹操知道以后赞叹其高风亮节,并且给他升了官。

可是在邵景明看来,这件事恐怕曹操还是很在意的。对于继承人这件事,曹操很是忌惮。当时曹操曾在这件事上询问过贾诩,而贾诩这个老狐狸则是用刘表和袁绍的事情来旁敲侧击,这才使得曹操大笑。

而崔琰这种很明面的站队,便让曹操有了很深的忌惮。在这里就不得不说另外一个关于储君之争的人物,那就是杨修。史书上记载杨修死于恃才傲物,最终为曹操所忌惮,而后被杀。但是在邵景明看来,杨修之死,是因为他与曹植交往过深,已经影响到曹植与曹丕的储君之争了。再加上杨修又是保皇派太尉杨彪的儿子,所以曹操对他才会如此忌惮,最终,曹操找了个理由将杨修给杀了。

崔琰其实也是一样,只是崔琰的身份比杨修特别一些而已。但是这么明目张胆地参与储君之争,再加上曹操的猜忌之心,最终崔琰才会含冤而死。

崔琰乃是后世五姓七望中的崔家始祖,所以崔家算是世家的领头之人。崔琰此人为人正直,所以他所说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正常的问题,毕竟这时候对于德的考量要远远胜于才,所以崔琰才会反对。

“崔尚书,昔日武公为求良才,乃发《唯才是举令》,可如今朝中文武,可有崔尚书所言之小人?”曹昂看着崔琰说道。

“今日虽无,可难保他日不生祸端!”崔琰朗声道。

“科举之事并非只看才学,若是其德行有亏,定然会记录在案,故而朝廷绝不会录用此人。”曹昂也大声的回答。

“可奸佞之人不会将奸佞二字写于脑门之上!若无察举,如何知晓此人是否有德?”

“崔尚书,先时我大汉为官之人,必举孝廉,可这举孝廉之人,皆是忠良否?”曹昂针锋相对。

“这…”崔琰这时候也无话可说,因为事实却是如此,当举孝廉变成了一种形式以后,却是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会辩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