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汉明>第七百十六章 会有奇迹出现吗

呼吸之间,重骑冲至二百五十步之内,这距离实在太近了。

让看台上的吴争都不禁焦虑起来,怎么回事?

吴争看向宋安,宋安微微颌首。

吴争只好再回头看向战场,二百步。

这是这批新式火枪的有效射程极限。

火枪兵终于动作了。

让吴争惊讶的是,火枪兵三排一轮齐射。

虽说这是一场不可能胜的战斗,但吴争心里总盼着能出现奇迹。

这绝对不是吴争让军校训练的三段击。

火枪三段击有两种,一种是第一排射击完后,将射空的火枪递向第二排,并从第二排接过已经装填好的火枪,继续射击,第二排再将空枪递向第三排,从第三排接过装填好的火枪,如此周而复始。

这种三段击的优点在于火枪交换的速度比较快,可以将射击间隔时间压得很短,缺点也很明显,不可能有高精准度,全靠齐射,以量取胜。另外,始终是第一排的士兵射击,三轮下来,士兵恐怕就端不稳火枪了,要知道,二百年前的神机营火枪,重量达到二、三十斤,加上黑火药引爆的震动力极大,还有高温熏烤,三轮射击,基本就是士兵的极限,枪都要端不平了。所以,三轮之后,威力骤减。

另一种三段击是吴争让江南军校训练的三段击,就是第一排射击之后,向后退,第二排上前射击,然后第一排继续与第三排交换位置,然后开始装填,第二排射击之后,与第三排交换位置,第三排射击,第二排退后与第一排交换位置,如此周而复始。

这种三段击的缺点是比前一种射击速度稍慢些,但具有比较好的精准度,因为士兵手中的枪,一直是自己那把,训练、作战久了,自然能比较好的掌握该枪精度。同时,每个士兵射击后,都有两轮的休息时间,可以更持续作战。

可现在,火枪兵显然已经脱离了吴争所指定的三段击范畴。

吴争稍一想,就明白了,这是宋安的安排。

宋安在绍兴府一战时,率火枪营连战三场,三战三捷,虽然规模都不是很大,但着实积累了不少火枪兵的作战经验,特别是在收复绍兴城时,对于火枪巷战有不少心得。

对付骑兵,二百步的距离,以三段击射击完成,怕骑兵已经进入到三十五步内,根本来不及进行下一轮三段击。

不如一次齐射之后,继续全军装填,可以来得及进行下一轮齐射。

说是迟,那时快。

火枪兵的齐射,炽热的弹丸呼啸着飞向重骑兵,这种相对急速的金属碰撞,让重骑兵的铠甲闪过一连串的火花,可惜,弹丸射不穿重甲。

这一轮射击,三十弹丸皆无功,无一个重骑兵落地。

战马依旧在向前冲锋,甚至连慌乱都没有。

显然,这支重骑兵精锐,已经被多尔衮刻意训练过火药的爆炸声,有了免疫力。

重骑兵冲至一百步内,火枪兵的装填已经完成。

八十步。

第二轮齐射迅速击发。

进入绝对有效射程之内,弹丸的威力增强,射击精度也提高。

这一轮的射击,终于有了战果。

多尔衮的铁甲重骑,与西方的重装具甲骑兵还是有差距的。

他的铁骑,介于具甲与轻甲之间,没有面罩,身上铁甲多数是由铁片组成,上下前后左右各大块之间还是有不小的缝隙的,特别是面部和颈部。

这也没办法,一是战马的承重无法与西方的战马相比,铠甲能轻一点是一点。二是具装使得骑手动作死板、作战非常不便。

而重骑兵不能象轻骑兵那样,在遭遇攻击时向马脖子俯下身躲避,只能直挺硬受,甚至连侧身都不能,因为那样很可能连同战马一起侧翻。

于是,两名重骑兵,被弹丸近距离击中面部,从急驰的马背上倒下,带着战马一起侧翻。

不必去看,就算没被弹丸射死,在摔下马时,也一定死了的。

因为没有人体的骨骼能承受身穿百多斤的铁甲从急驰的马背上摔落,这种份量加上惯性,足以让骑手的骨头寸断。

所以重


状态提示:第七百十六章 会有奇迹出现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