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伐清与殖民>374章 十一卫/六百万人口(万更一,各种求)

能保留一半的府牧,这是超出了沈器远预料了,毕竟朝鲜上下,支持并入大明的人,才占多数。

倒不是朝奸多,而是经过这几次波及全国的战乱,朝鲜人口锐减还剩二三百万不到,壮丁,近八十万。

而近八十万壮丁,就有超过二十万为郑家军朝鲜营,别的不说,光郑家军朝鲜营,就组建或扩编过三次。

第一次五营,第二三次都是十营,期间也有留下来的老人继续在朝鲜营。

另外加入郑家军,因功升汉籍的原朝鲜壮丁又有一二万。

这二十多万的朝鲜壮丁,都是享受着郑家军高额的军饷及福利的,他们代表着二十多万个家庭,代表着数以万计的家族,实际享受郑家军带来的,远超无数倍给朝鲜做百姓的待遇。

而羡慕郑家军朝鲜营的也不知凡几,又主要集中在力挺朝鲜并入大明,实际上就是并入顺天侯藩地的林庆业麾下。

达二十万之众。

剩下的金自点麾下有十五万大军,沈器远只有不到十万。

余等是零零散散的朝鲜地方小势力。

恩,郑家军23w+,林庆业20w,金自点15w,沈器远10w,地方势力10w+,事实上,预示着,朝鲜上下壮丁,没有几个没当兵了,当然除了郑家军以外,很多都是抓壮丁入的伍。

虽然他们很多该种田的还是种田,该做匠的还是做匠,该从商的还是从商,但不可否认他们已经入伍的身份,而且是随时可能训练,也随时可能参战的。

也就是说,怎么选,是继续做朝鲜保留地的朝鲜百姓,还是做大明百姓,看的还是他们的顶头上司怎么选。

这也是郑恩通过朝鲜几次波及全国的大战,而有意推行“全民皆兵”的,因为当了兵,才好控制,而且军法远远比国法严厉。

最终协议的结果是,在郑家军又一次的“让步”下,更富庶,平原及耕地更多的西部、西北部的京畿道、平安道、黄海道、忠清道,为朝鲜王国的保留地,即只有四道,也就直接撤销道级衙门,王国朝廷直接统辖八府牧。

更贫瘠,多山地,少耕地,不过领土面积相对大很多,海岸线也长很多的东部、东北部、南部的咸镜道、江原道、庆尚道、全罗道,并入大明顺天侯府藩地。

同朝鲜一般,撤销道级衙门,再将八府牧改为八卫。

又在原珍岛卫基础上,将临近珍岛的全罗道一些地盘划给珍岛卫。

同时济州独立为一卫。

而郁陵岛、独岛所在的郁陵卫,也将获得岭东及庆州的一块沿海土地编入治下。

如此原朝鲜地区,将设有十一卫,保留岭东都司,升原郁陵卫指挥使施福为都司,统辖北部五卫。

保留箕子都司,统辖南部六卫,朱纯八继续担任都司。

除此之外,在东北,恢复奴儿干都司,统辖黑龙江入海口已光复的奴儿干卫、黑龙江东部沿海已光复的友帖卫、乌苏里江东部沿海已光复的幹兰河卫、已光复的包括海参崴及周边的双城卫、已光复的苦兀岛即库页岛的苦兀卫,及新加入的虾夷岛的虾夷卫。

奴儿干都司也统辖六卫,由原珍岛卫指挥使,以防守闻名的陈安定,为都司。

卫之下,设千户所、百户所,实行军管。

副总兵,原箕子都司高文采,另有安排。

不过这都是后话,在定下平分朝鲜之后,郑恩又道:

“沈左议政。

一必须,不可忘了南洋还会有一块不亚于朝鲜原八道的土地,等着忠于朝鲜军民开发。

二必须,要确保朝鲜王国的官话将和大明官话同步,并要将大明官话完全落实下去,朝鲜官吏三年后,必须会用官话简单交流,十年后,非精通官话者不可出任官吏。

官话发音的字典我会下发下去,你们再在此基础上拓印。

原朝鲜话只能为地方方言。

三必须,朝鲜王国所有百姓,必须做到,都将以朝鲜籍汉人自称,以箕子为祖先。

四必须,全面推行汉服,而非汉服模仿版的朝鲜服。

五必须,牢记大明藩属国的身份,抓好以大


状态提示:374章 十一卫/六百万人口(万更一,各种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