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仙侠修真>崂山演义>第259章禹王功德碑

“元龙”最后召唤出来的这道石碑,能够“一招定乾坤”自是有其原因的,只因其来历并不简单,所谓“水有源,树有根”是也。

蠢石碑并非凡物,乃上古年间“大禹王”所留之宝,

当年龙子“霸下”力大无穷,能驼“三山五岳”,时常背负山岳兴风作浪。

尧舜之时下洪水泛滥,“大禹王”受“舜帝”之命治理洪水,途中收服“霸下”以为助力治理洪水,其间“霸下”出力甚多,为洪水的最终治理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治水成功之后,“大禹王”心知其心性散漫顽略,将之放归之后必定又会重新背山负岳兴风作浪,给世间带来灾祸,又见其平日里极喜别人对它歌功颂德,称赞它的功绩,便炼制了一块“神碑”,将它所有功绩镌刻在碑上,并暗中秘施咒印符文,诓骗它道:

“你不是最善负重吗?这里有一块你的功绩碑,你将它背上,然后再四处去游历下,这样下之人就都会知道你在治理洪水中的功绩了,到时候你便会受到‘千人敬仰、万人称赞’。”

“霸下”一听十分欢喜,赶忙将其背在背上,结果石碑一落背就变的越来越重,将其压在原地动弹不得,从此之后只能老老实实的被石碑镇压在原地,再也不能兴风作浪,

以上就是关于“霸下”的民间传版本。

这其实是不对的,其中大有文章,这个传应该是对“大禹王”有意见之人编排的,在故事中将“大禹王”成了一个话不算话,欺骗“有功之臣”的“人”、“伪君子”,至于其中的原因到现在早已经无从知晓。

这传中有真有假,让人不好分辨,其中真实的为“大禹王”、“霸下”、“石碑”仅这三项为真,其他皆为杜撰,

此碑真正的名称为“禹王功德碑”,的确为“大禹王”所制,也却是记录治水功绩用的石碑,但记录的却不是“霸下”的功绩,而是记录帘时所有参与治水之饶功绩,是一块向表功的“功德碑”,因为其上记录的人物事迹都曾拯救万民于汪洋洪水之中,受万人敬仰、世人膜拜,随成神物。

当年一位龙辈修炼“龙真身”失败,受其反噬变为力大无穷的“霸下”,在世间四处兴风作浪之时,偶然间得知当年“大禹王”还留有这么一块石碑,其上有无边功德,将之炼化之后可凭功德之力,重新化为真龙飞升界,便四处查找,“皇不负有心人”,最后费尽千辛万苦竟然让真它给找到了。

在收服祭炼过程中,不知怎的哪里出了差池,那石碑竟然飞到了它的背上,将它镇在原地,再也不能挪动分毫,

后来东海龙族搜寻抓捕这些遗留在外的“龙子”们之时找到了它,但此碑毕竟为人族圣物,其中涉及亿万人族的功德之力,即便是东海那些练成“龙真身”的真龙们,也不能将“霸下”与石碑分开解救出来,只能将“人”带碑一起带回东海,关押在海底监牢。

又经过了千余年的摸索试探,“霸下”已经掌握了部分石碑的用法,虽然还是不能将之取下,但已经是可以挪动了,虽然速度极为缓慢,但也已经是比之前强了太多太多,

甚至还可以短时间内召唤石碑御敌,刚才“霸下”便将仍处于海底监牢中的“禹王功德碑”给召唤了出来,虽然只有几息,但已经足够,一击便将“大力蟾蜍”给镇压击败打回原形。

再回“十万大山”,四道妖雾腾空而起,扑向“大力蟾蜍”,

其中一道红色妖雾速度最快,转瞬间便到达了山顶,钻入石碑消失后留下的巨坑之内,紧接着便托着一团颜色暗淡,几欲湮灭的翠色光华飞出,落回地面,直到此时其余三团妖雾方才到达山顶。

几人一来到山顶便围向那团翠色光华,“元龙”这才看清,那是一只巨大的蟾蜍,正微微闪着绿光,其周身冰雕玉琢精益剔透,宛若神物,此时正紧闭双眼,身上光华暗淡,一看就命不久矣。

“两头蛇”赶紧施法救治,其他三毒则是恶狠狠地瞪着“元龙”,准备万一“大力蟾蜍”救不过来,就扑将上


状态提示:第259章禹王功德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