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利益既得者对新入场的人抱有警惕之心,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他们一方面认为,摆上餐桌的食物就那么多,增加一个人来分享,自家能吃进肚子的部分就会减少。
另一方面,他们担忧新入场的人会搅乱原有秩序,使得大家都没得吃。
通常情况下,老牌利益既得者被称呼为保守派,又存在一批顽固保守派。
吕武在猜想,哪一家对老吕家的崛起产生敌意,又是为什么会产生敌意。
老吕家的发展速度是挺快,仅是在贩卖陶器上面跟范氏有过连摩擦不都是的小纠葛,其余好像也没什么吧?
要说冶金方面,该警惕和排斥的是魏氏。
一直以来,魏氏并没有什么表示,打压那更是没有的。
其实也能理解,吕武研究冶炼的侧重与魏氏不一样,再则老吕家没涉及武器和铠甲贩售。
这一次,魏相代表自己的老爹,提出跟吕武置换封地的建议,看着依然贯彻扶持老吕家的策略。
可能产生利益纠纷的魏氏都没有对付老吕家,其余家族要是针对吕武,只可能是不想看到韩氏和魏氏走得太近,甚至还要算上智氏。
至于赵氏?早被忘在不知道哪个角落了。
吕武跟赵武时有书信往来。
他根据赵武的说法,得知这孩子已经成了死宅,忙着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一顿吃吃喝喝过后,二代们纷纷盛赞吕武对吃喝方面的讲究,在护卫的紧随下离去。
吕武看着一片狼藉的大堂,独自坐了有一小会。
这些二代有什么态度,基于他们的长辈是什么想法。
晋国的贵族之间历来就不存在什么呵呵乐乐,哪怕某一段时间走得近,也是家族之间的利益需要。
等待各自的利益述求获得,又或是没有获取,蜜月期就将结束。
极少有像韩氏这般,记得哪个家族对自己的恩惠,不顾自家利益也要进行报答。
吕武察觉到了栾黡对自己的警惕,认为双方从未有过深交,家族各产业也不存在冲突,有些想不通是个什么情况。
他在后来很特地地了解一下栾氏的发达史。
也幸亏几个卿位家族在晋国足够出名,一些相关情报并不难打听。
太过于隐秘的事情不好探知。
完全模糊则不至于。
栾书能够崛起,先是因为得到赵朔(时任下军将)的扶持,后来又得到了郤缺(时任元帅、执政、中军将)的欣赏。
他在与赵朔亲近时,赵氏奉行赵盾执政时的家族路线,亲于先氏、郤氏;压制荀氏、士氏、排挤栾氏、胥氏。
期间,赵朔因为很多正治主张跟赵同、赵括不一样,以至于郁郁而终。
栾书觉得对自己有恩的赵朔是遭到了赵氏同宗的迫害,才会英年早逝。
另外,赵同和赵括虽然职位上比赵朔低,可是两人在赵氏主宗的话语权更大,多次阻扰了栾书的晋升之路,甚至差点没让栾氏在晋国除名。
这也是后来栾书为什么在赵氏有难时,非但一点都不帮助赵氏,相反进行落井下石的原因。
关于郤氏?
栾书一直感念郤缺对自己的欣赏以及照顾,另有郤克也多次帮他讲话,才能保住下军佐的职衔,不至于让栾氏从卿位上被踹下去。
荀氏的荀林父成为晋国执政时期,是栾书最为艰难的时刻。
后来发生了晋国与楚国的“邲之战”,以晋国惨败,以屈辱、难堪的方式交出中原霸权为结束。
这也是楚国最风光的时期了。
他们饮马黄河,觉得这一代人能光耀万世。
晋国这边,荀林父在“邲之战”后下台,荀氏除了智罃被俘之外,损失也是几个卿位家族中最为惨重的一家。
栾书在那个时候选择了忍辱负重,给予了荀氏雪中送炭,深深地感动了荀氏的中行庚。
另一方面,栾书看到了郤氏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尽心尽力地辅佐郤氏的郤克,为日后栾氏的横空崛起创造了基础。
在栾书以为自己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才能一步又一步地往上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