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434章坚壁清野清了个寂寞
过,但实际上大家平时吃的全国开得到处都是的兰州拉面,就是化隆人开的,全国有好几万家都是当地人同乡带同乡、政府给贷款扶持搞起来的。

宋建残部被王平驱逐,带着金城郡(兰州)的部队逃到西邯,也算是把汉人吃小麦面的习俗带到了高原青稞产区。

……

张任王平艰苦开拓平定各县的同时,李素的“诉苦大会”在金城县办得也不错。

要转移那些当了十几年贼的人内心对汉朝的仇恨,哪怕是被俘或者投降后已经被压抑到潜意识里的仇恨,不开诉苦大会是很难服众的。

因为李素上辈子当谈判专家时,就深谙犯罪心理学,他知道没有人会轻易承认自己是在做一件卑鄙无耻的事情——

哪怕是小偷、强盗,其他等等重刑犯,他们潜意识里也会给自己找借口,心理暗示自己是一个“侠盗”,是在“替天行道”,或者至少是社会不公在前、他“逼不得已”才干坏事。

就像一战爆发之前,每个交战国的战前动员口号都是“我们被迫拿起武器”,说得好像所有国家都是正当防卫,没有一个承认自己是侵略者的。

要是一个人明明知道自己是在做qín_shòu不如的坏事,还坚持天天做,他早就心理变态疯了。

所以,要做贼多年的人直接认识到“做贼从根本上就是错的”,那是难如登天,李素当然要选择因势利导,把他们的“身不由己”引导到对拉壮丁裹挟从贼的军官身上去。

当然了,只有这个指导思想还不行。李素既然深谙历史,又是学谈判出身,在具体操作上自然也是熟门熟路,简直就是撞到了他半个本行。

他知道诉苦诱导只是第一步,但士兵们大多口讷不能言,很多人说了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一笔糊涂账,所以关键的第二步就是“树典型”。

虽然大多数俘虏说得不好,但总有口才稍微好点的,矮子里面拔高个,只要思想觉悟相对比其他同类高一点、口才好一点、反省彻底一点,这样的人就要被挑出来。

然后同一个什里面,要挑出十个俘虏里诉苦攀咬决裂觉悟最高的那一个。一个屯有十个什,就能挑出十个,然后让这十个典型当着全屯的俘虏交流经验。

这十个人评比出讲得最好的、被拉壮丁最惨、从贼经历最无辜的,然后再去曲或者军司马一级讲,如此类推。

至于最后“挖掘苦根”,让大家把罪恶都归到韩遂边章王国北宫伯玉身上,这一步倒是不用普通俘虏操心。

他们当中的“诉苦优秀个人”,最后会有机会拜见李素,然后李素会亲自为他们解惑,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悲惨人生都是谁害的。

当然了,李素在俘虏接见会上露面的时候,肯定会随身带着典韦。他可不放心这些俘虏有没有全部心服口服,万一有个特别隐忍的,就让典韦送他们上路。

……

金城俘虏营内,经过七八天的筛选,部队每个屯之间的诉苦标兵巡回都已经完成了。

诉了这么些天,把那些已经从贼十几年、作为诉苦军愤对象的拉壮丁积年老贼,也正法了好几百个,人头都戳在郡守衙门外面的尖木桩上示众,很多都是韩遂军中的军官——

基本上的原则是,如果某个拉壮丁的老贼,同时被三个或以上的屯级诉苦标兵提到“当年我是无辜良民,被谁谁谁强行拉壮丁裹挟从贼”,那么那个被提到的老贼就拉出来砍了,给士兵泄愤。

最后到曲一级选出来的诉苦标兵,基本上都要是自身没有什么抗拒朝廷的作战经历、做贼时间不超过五年,甚至得是从贼之后主要战功都是跟西羌、先零羌人的厮杀,而不是汉人内战。

一个曲平时就有五六百人,哪怕俘虏部队是不满编的,韩遂军的不到两万俘虏,也才七八十个曲级诉苦标兵,搁后世也就大学里两个班的规模。

李素看到名单后,觉得到了这一级,人数已经够少,他可以亲自接见开导了,大不了就当是他前世在大学里教书那几年,上那种两个班一起上的大课。开导完之


状态提示:第434章坚壁清野清了个寂寞--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