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613章 斩颜良,中箭
>那种战术需要多年的训练磨合,对阵型要求也高,不是积年的西凉老兵是练不出来的。

但颜良的骑兵同样是冀州骑兵、幽州骑兵为主,重骑多是冀州人,轻骑以幽州为主,也不是使用长枪见长的,所以关羽军的骑枪依然有优势。

一丈六尺的枪杆,四棱的灌钢锻造锥枪头非常扎实,高速对撞破甲依然很难折断。关东诸侯造铁甲的炼钢工艺依然停留在百炼法和炒钢法,跟灌钢工艺还是有质量差距的。

“噗嗤噗嗤——”的锥枪破甲入肉之声,惨烈的嗥叫悲嘶,令人牙酸的斩马剑、环首刀锋刃与铁甲皮甲摩擦划割的声音,在双方撞在一起的瞬间连绵爆发开来。

关羽的骑兵以楔形阵势扎进颜良军,关羽人数仅为对方四分之一的劣势,在这第一波的对冲中完全没有体现出来。

阵型的收缩让关羽可以集中一点突破,令颜良的大部分骑兵都暂时发挥不出战力。

他本人青龙刀翻飞,天下罕有的精良镔铁锋刃所过之处衣甲平过、血如泉涌。河北骑兵如波开浪裂,被瞬间撕出一个越来越深的口子。

颜良也算是有备而来了,在关羽发起冲阵的时候,他已经调整了阵型,让自己麾下那三千有铁札甲的骑兵打头阵、正面硬抗关羽的楔形突击。

可是直到灌钢的四棱破甲锥枪捅进袁军骑兵铁甲的那一刻,颜良才意识到装备依然是略有差距的,最关键的是,冀州人组成的骑兵,对于这种长枪对冲的战法适应度远不如西北骑兵。

他们平时训练的战技主要是用斩马剑和环首刀、古锭刀等短兵拖割格斗,对冲时的第一波爆发力远远不够快准狠,也就被敌人打出了先声夺人气势如虹的效果。

“休要停留,全军随我杀穿敌阵!”关羽难得大吼着指挥,让自己麾下的骑兵别停留失去速度、跟前排的铁甲敌军陷入失速的对砍。

因为只要停下来,关羽麾下这些骑兵的钢质短兵同样无法对颜良军的铁札甲形成碾压性优势,而他们人少,一旦士气衰落体力衰竭,局势就会非常危险。

此时,颜良仓促间以铁札甲重骑兵率先正面接敌的另一个劣势,就暴露了出来——因为中军前排是铁骑兵,所以关羽冲上来的时候,颜良军中多达一万五千人的幽州骑兵,并没有第一时间得到放风筝放箭的机会。

只有一少部分幽州骑兵,刚好位于冀州铁甲骑兵侧翼附近,关羽冲上来的时候仓促放了一两轮箭。否则的话,因为关羽骑兵的战马终究没有铁甲,哪怕有马胸部位的皮革护兜,要是被箭矢射中马驱侧面,还是会人仰马翻的。

这个原本最好的、让关羽军相当一部分士兵失去机动力甚至摔骨折的大好时机,被颜良仓促间错过了,后续打成这样也就不奇怪了。

说到底颜良也算有准一流名将之才,可惜他跟其他袁绍军河北系名将一样,存在一个“作战经验单一”的毛病。

袁绍军至今为止作战的对象都没有离开冀州五百里远以上的,他们只熟悉老家附近的敌人兵种的作战特点。他们积攒的对付骑兵的经验,几乎都是对付公孙瓒的。

严格来说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实战经验都是鲜血战例换来的。跟关张赵那样从华夏大地最东北角打到西南角再打到西北角的丰富实战经验、见识思索形形色色敌军兵种的对抗方法,这种机会普天之下只有寥寥数人有。

随着颜良前阵的铁甲骑兵被凿穿,关羽的五千骑足足付出了三四百的伤亡,其中直接被长枪捅死的就百余人人,剩余大多是坠马断骨或者内伤,只有数十人是小臂小腿手足这些铁甲不易保护的部位被割伤,血如泉涌。

不过颜良那边的三千札甲骑兵,也付出了八百余人的损失,足足是关羽的两倍。而且因为札甲扛不住灌钢破甲锥枪,颜良这八百人的伤亡中,阵亡的比例要高得多,几乎一半多是当场战死。

被四棱破甲锥扎穿的伤口根本止不住血,哪怕本来伤口位置不致命,喷涌上几分钟也会失血过多倒毙,简直歹毒。

颜良本人已经


状态提示:第613章 斩颜良,中箭--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