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都市现代>龙岭诡事之祝由术>第263章目连戏

离开粥铺以后,张嫣红问道:相公,什么是地官节?

李奇峰解释道:地官节就是中元节,民间在今天要听酬神戏,也就是目连戏,我们祝由一派也得在今天去给七爷八爷送祭品,待会儿记的买点烧鸡和美酒,随我去一趟无常庙。

在民间的节日里,每年的元月,也就是一月十五,称之为上元节,也叫天官节,寓意着天官赐福,百无禁忌,这一天所有人都会吃元宵,逛灯会,博个好彩头。

而七月十五中元节,也叫地官节,寓意着地官赦罪,释放那些游魂野鬼到阳间转转,顺带看看目连戏,也就是鬼戏,因为目连戏就是给演给鬼看的。

十月十五日,又叫下元节,也叫水官节,寓意着水官解厄,祛除人们一年的倒霉运气。

而酬神戏也叫目连戏,他还有个别名,在南方,叫做社戏,在北方,叫做社火,虽然名称纷繁,但是实际上都是敬天酬神的戏曲。

关于目连戏,历来非常有讲究。

原先在江南一带,有一个太平会,是专门演哑剧的,因此民间为了区别太平会的哑戏,将其称之为哑目连,而开口唱的,则称之为目连戏。

目连戏的演出形式很多,一种是由人画脸扮演,称之为大目连戏,另一种是由人操纵提线木偶在前台做动作,再由幕后的人发声演唱,这种被人称之为托目连戏或者叫举目连戏。

过去目连戏都是由公堂举办并出资请来的戏班子演唱,因此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唱堂会。

也就是说,目连戏的形式一共有三种,大目连,托目连和哑目连。

而在西北地区的社火,则便是大目连戏的一种,由人来扮演,有站在台上唱的,也有在底下踩高跷的,还有些干脆戴上大头面具跑来跑去的。

有传说,中元节这天,凡事唱目连戏玩社火的人,他们脑袋上的大头面具绝对不能碰,不能碰的原因很简单。

因为你不知道那大头面具底下,到底是人还是鬼?

在秦汉之际,这种戏就已经开始产生了,古人称之为傩戏,所谓目连社火,无非也就是千百年来傩戏的传承。

目连戏的曲目很长,各地的曲目略有不同,但是大多都是取材于历史故事,或者是流传于乡间的奇闻。

听目连戏的时候,戏台下的第一排座位绝对不能坐人,必须空出来,有些地方干脆会空出两排座位来,从第三排开始,全都是空地,所有人都站着看戏,因为前面那两排座位是给鬼留的,活人是坐不得的。

要是有哪个棒槌冒冒失失的坐在了那个位子上,那可就是跟鬼抢地盘,那他就惨了。

因此,即便是老人前来看戏,也是找一块干净的地上坐下,都不敢去拿前排的椅子。

听了李奇峰说了这么多,张嫣红这才明白了这其中的故事。

锣声一响,震耳欲聋,一个身穿黑衣的女戏子挥舞着云袖就走出了前台,咿咿呀呀的唱着戏词儿。

张嫣红突然一阵激动,拽着李奇峰的胳膊指着戏台上的女戏子说道:相公!快看,那女的是莺莺啊!

李奇峰微微一愣,仔细的看了看,这才发现,那戏台上唱戏的黑衣戏袍的女子,正是那个猫妖,苗莺莺。

戏台上顿时就热闹起来了,不仅是戏台上,戏台底下的那些踩高跷翻跟头的人也开始围着人群转,一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响,观戏的人群也都兴高采烈的大声呼喝着,胆子小的孩童,一个个也都骑在长辈的脖子上捂起了耳朵。

上次和莺莺分手时,她就跟我说过,叫我带着你去听她唱戏,要不是你一直急着赶路,我还真想去看看她。张嫣红捂着耳朵,被锣鼓声和鞭炮聒噪的皱起了眉头,挤在人堆里大声对着李奇峰说,生怕李奇峰听不清楚。

李奇峰也跟着增大了嗓门说道:现在不就遇到了,先看看吧,等散场了再去后台找她!

张嫣红笑着点了点头,随后便全神贯注的望着戏台上挥舞着云袖的苗莺莺。

此刻苗莺莺所演的这一出目连戏的曲目叫做《放星宿》,是以目连救母的情节为主线所展开


状态提示:第263章目连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