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中华世纪谈>1628王之乱
样的结果。他们的计划不是这样的。他们是想挑动司马冏和司马乂内讧,然后他们趁火打劫攻入京城拿下司马冏。没想到他们牵制住司马冏的兵马却让司马乂趁机灭了司马冏,自己白忙乎了。

但事已至此,两王只能撤兵而回。

内乱又告一段落。司马乂调动军队去救成都。

成都听说朝廷派来援军士气大振,趁李特分兵阻击朝廷援军,出兵偷袭李特大营。李特没有防备被杀得大败,死在乱军当中。

李特的弟弟李流和儿子李雄收拢残兵退回老巢。官军乘胜进剿李流、刘雄,杀入叛军大营,没想到被人家反包围杀得大败。叛军跟踪追击又杀回成都。

这时,朝廷的援军赶到。李流在李特死后没了主心骨,在部下的劝说下准备投降官军。李雄拒绝投降,率军袭击朝廷援军,大获全胜。李流自感惭愧,将军队指挥权让给李雄,自己退居二线。李雄从此成为叛军首领。

朝廷援军被击败,朝廷没有再派援军。因为内乱再起,朝廷又无暇顾及成都。

司马颙和司马颖不满司马乂独享胜利成果而自己劳而无功,以司马乂“lùn_gōng不平”、“专擅朝政”、“残害忠良”为名出兵讨伐司马乂。

双方在洛阳城下展开大战。

司马颙的军队打败司马乂杀入洛阳。司马乂挟天子迎战司马颙军。司马颙的士兵看到皇帝的马车不敢接战,纷纷后退。司马乂挥军追杀,把司马颙的军队赶出洛阳。司马乂随后又大败司马颖。

司马乂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以一敌二也不落下风。

司马颙、司马颖不肯罢手,在城外安营围困洛阳。

司马乂以晋惠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出兵勤王。有响应号召的军队陆续向洛阳开拔。形势对司马颙、司马颖越发不利。

这时,追随司马乂的东海王司马越认为司马乂不可能取胜,暗中布置擒住了司马乂,然后献城投降。

司马颙、司马颖时来运转不战而胜。两王军队进城后立即将司马乂丢入火海烧死。

司马颖取代司马乂总揽朝政。他清洗朝堂,并以自己的军队驻守皇宫和城门,控制住皇帝和京城。

司马颙上书晋惠帝建议立司马颖为皇太弟。晋惠帝在他们的控制之下自然照准。于是司马颖成了皇太弟,也就是皇位的继承人。

此举触碰大家了敏感的神经。大家认为司马颖跟司马伦是一路货色。

司马越心生悔意,联手司马乂旧部陈眕[zhen]反对司马颖。陈眕趁司马颖、司马颙都不在京城,带兵进宫控制住晋惠帝,以晋惠帝的名义宣布废黜皇太弟,恢复司马覃太子之位,同时号令诸侯讨伐司马颖。

奉诏前来的军队在安阳集结,有十多万人。司马越自封大都督率领讨伐军北上进攻司马颖。

于是战事又起。

司马越挟持着晋惠帝御驾亲征。他以为有皇帝这杆大旗,司马颖的军队一定会望旗而降,因而不做什么防备。没想到司马颖根本不吃这一套,率兵突袭他的阵营。司马越大败而逃。

“帝伤颊,中三矢,百官侍御皆散”。晋惠帝的脸上连中三元,侥幸不死。百官和护卫都一窝蜂地跑散了。大臣嵇[ji]绍没有跑,跳下马,跳上晋惠帝的马车,用身体护住晋惠帝。

司马颖的军队杀到,把嵇绍拖下来乱刀砍死。晋惠帝试图阻止,说他是忠臣啊,不能杀。来人说我们得到的命令是只放过您一人。

晋惠帝被押到司马颖那里。司马颖把他安置在邺城,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司马颖的士兵杀害嵇绍的时候,血溅到晋惠帝的衣服上。到了邺城后,侍从给晋惠帝换下衣服准备去洗。晋惠帝说不要洗,那上面有忠臣的血。

司马颖进攻并且劫持皇帝使他成为众矢之的。

司马越的弟弟、并州刺史司马腾和幽州刺史王浚联手起兵讨伐司马颖。他们向鲜卑和乌桓借兵以壮声势。

胡人从此开始掺和到中国内战之中。

司马颖的部将刘渊主动向司马颖表示愿意回去召集匈奴人为他助战。

刘渊不


状态提示:1628王之乱--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