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都市现代>满级考古大师>二百一十六章 侧室情况如何?

这座新血渭一号大墓一共有四个侧室,编号分别为北1、北2、南1、南2侧室。

从编号上就能看得出看,这四个侧室分别位于主室的南北两侧,对称分布。

侧室形制大体一致,为木石结构,平面呈东西向的长方形,并且大小也都差不多。

四个侧室的长度都在三米多点,不超过3.5米,宽度则都是2.4到2.5米,深度更是统一的2.9米深。

至少,这座墓的墓室高度还是不错的,都将近三米了。

这可比陈翰他们参与发掘的南越王墓好多了,至少在墓室内不需要担心稍微一跳就脑袋磕墓室顶。

不过现在北面两个侧室上的棚木,已经被取下了。

侧室的棚木均为11根,粗细头交错并排平放,棚木间的缝隙用石块填塞,这便是侧室的封顶。

而侧壁的四壁,用石块叠砌,壁面平整,石壁中夹铺方木,共三层,每层处于同一平面,与主墓室的四壁制造方式一样。

这也是吐谷浑墓葬的一大特点。

就是吐谷浑在建筑墓葬时,会大量使用木材,而不是只用石材。

也许木头在吐谷浑文化里,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吧。

至少吐蕃国是没这个文化的。

考虑到吐蕃的发源地乃是青藏高原,而高原上木材是稀缺资源,显然是不会很奢侈的拿来打造死人用的墓葬。

侧室与主墓室间以过道相通,过道紧贴相邻侧室的隔墙而开,南北相对。

过道的长度在一米六多一点,宽度只有一米,高度也很矮,只有1.5米到1.6米,这和侧室内的高度完全不符。

这么矮的过道,对于现代人来说,想要通过的话必须低头弯腰才能勉强通过。

就算是在唐代,这个高度应该也不算是高吧。

在低着头通过过道前往北1侧室的时候,孔建文疑惑的说道:“难不成,吐谷浑人的平均身高就在一米五到一米六?”

“很有可能。”柯教授附和道:“草原游牧民族的身高普遍不高的。”

“现代蒙古人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68cm,这还是现代营养较好的情况。”

“根据宋人赵共在《蒙鞑备录》的记载:大抵鞑人身不甚长,最长不过五尺二三,亦无肥厚。”

“也就是说,宋代时的蒙古人身高并不高,最高的也就五尺二三,而且也没有肥胖的人。”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五尺二三也就165厘米,这还是最高的人。”

“这说明宋时的蒙古人,估计平均身高也就在155-160之间。”

“这点也可以从蒙古人喜爱的战马蒙古马上获得左证。”

“马是古代战争的利器,蒙古人靠着蒙古马才能征服欧亚大陆,但是蒙古马的最大特点就是身材矮小,平均肩高120c。”

“所以从战马来看,蒙古人不可能是高大的身材,不然首先把战马给累个半死。”

“而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祖上是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的东胡人。”

“考虑到鲜卑发迹的年代比蒙古更早,而且生活情况也没有蒙古那么好。”

“估计鲜卑成年人的平均身高也就在150-160之间。”

“和这个通道的高度倒是差不多。”

“如此一来,这个通道并不影响修建墓室的匠人,以及后续奴仆搬运随葬品的通行。”

古代人的平均身高真的不高。

别看古代日本人的身高,一直被华夏人广泛嘲笑。

但是实际上全球人类,在古代的时候身高都没有多么拔尖,不只是日本人矮。

在东亚地区,那些北方的游牧民族,成年男性的身高也就一米五出头一点,一米六以上就已经是部落勇士级别了。

而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华夏人和欧洲人的平均身高差不多,都在162到165之间。

只不过欧洲工业革命之后,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增高了个头。

所以实际上,至少在18世纪之前,华夏人的身高,已经算是冠绝世界了。

就算和同时代的罗马人相比,身高、身材、壮硕程度上,也是半斤八两


状态提示:二百一十六章 侧室情况如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