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都市现代>满级考古大师>三百四十四章 良渚

“余杭?”

陈翰吃惊的喊道:“我们要去良渚遗址?”

孔建文含笑点点头:“良渚那边今年发掘季也发现了不少新遗址,最重要的是发现了意思都城或者说王宫的遗址,我们要去支援帮忙发掘!”

良渚文明,是距今约5300-4300年、环太湖地区的区域性古代文明。

在考古学上一般归入新石器时代晚期。

因为首次发现和典型遗址都在余杭良渚,所以称作良渚文化。

最早是1936年施昕更对良渚遗址的调查和发掘工作,发现了大量黑陶和石器,在当时黄河流域已经确立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背景下,这些遗存被认为是龙山文化向东南传播的一支。

1959年夏鼐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从而把它和其他地方的龙山时代遗存区分开。

1973年吴县草鞋山第一次发现了随葬玉琮、玉璧等大型玉礼器的墓葬,良渚文化的玉器开始逐渐被认识。

此前类似传世品一直被当作周汉时期遗物,良渚文化的玉礼器发现,一下子将华夏玉礼器文化,从商周时期一下子拉到了三代之前!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反山、瑶山、汇观山发现了良渚文化的高等级墓地并首次确认了良渚的祭坛,同时莫角山发现了规模巨大的人工堆筑土台。

至此,良渚遗址群在良渚文化乃至整个华夏史前文化中的地位得以确立,成为华夏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探讨对象。

后续,2006-2007年发现了重要的良渚城址。

2009-2014年又确认良渚古城外围北、东、南分布的长条形台地构成了外郭城,总面积达6.3平方公里。

从而将以往发现的100多个遗址点有机组合为一个整体。

将这些广泛分布于现代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都串联起来之后。

学界对良渚文化的内涵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很多学者都认为可以用文明或国家来概括其社会发展水平。

良渚遗址所处的杭州余杭地区,从地理环境看,北、西、南三面被天目山余脉包围,是一个南北20与公里、东西40与公里、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的“c”形盆地,以东是开阔的杭嘉湖平原。

位置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大约距今7000年左右这一地区开始有人类活动。

已知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

不过,马家浜时期和崧泽时期这里只有寥寥几处遗址,到距今5300年左右也就是崧泽文化发展为良渚文化之际,才突然增加到100多处遗址。

细细想来,应该是在五千年前那个莽荒时代,被三面群山包围在中央的大平原,特别适合文明繁衍。

特别是适合良渚这种已经发展出农耕文化的文明。

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已相当进步。

稻谷有籼、粳稻之分,并普遍使用石犁、石镰。

良渚文化手工业也有很高的成就,玉石制作、制陶、木作、竹器编织、丝麻纺织都达到较高水平。

尤其是琢制的玉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美,均达到史前玉器的高峰。

玉器上的纹饰主题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和信仰,并逐步成为华夏传统文化的核心。

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不少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浙江考古工作者在良渚、瓶窑一带相继发现了反山显贵者墓地,瑶山、汇观山祭坛与墓地,莫角山巨型建筑基址,塘山“土垣”等大型遗址,以及一大批良渚时期的村落遗址和墓地。

目前已发现各类遗址135处,它们共同构成了分布密、类型多、规格高的遗址群落。

学者们称之为“良渚遗址”,它是整个良渚文化的中心,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片“圣地”。

从文明演变上可以确定,良渚代表了华夏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下游湿地稻作农业文明的发端。

这与


状态提示:三百四十四章 良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