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玄幻奇幻>统计师>告别大董屯

告别大董屯

从1969年4月开始的打石头劳动,我们在大董屯北海和西海两个打石场上已经积累了几千立方米石头。干校方面终于派船到我们这里往盘锦运石头、拉沙子了。

7月中旬,市革委会决定,“干校学员要树立长期当普通劳动者的思想。在学员中有大部分要在干校长期落户。”

同时,鞍钢由冶金部划归辽宁省主管,市政和鞍钢合一,鞍钢由市革委会领导,鞍钢革委会撤销;在市革委会里设立鞍钢生产经营管理机构。同时,市革委会里成立了政企合一的综合计划局、财政局等机构。为此,市革委会开始从干校中抽调个别人员回机关工作。

10月,林副主席发布“第一号命令”,全军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制造战争即将爆发的紧张空气。市里开始动员城市居民疏散到农村落户。

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在鲅鱼圈的“美好日子”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了。

(一)鞍干一号

我在《戏海》一章中,写到,9月下旬,干校派来“鞍干一号”舰艇,到大董屯装运石头和沙子。

鞍山盘锦五七干校,通过支左部队弄来五艘退役的军用小艇。分别冠以鞍干一号、鞍干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大名;鞍干一号最大,估计有几十吨至百吨左右。自从他们开始为干校服役以来,风言风语不断,也许是懦词怪说,倒也能够反映那个时期某些造反派的精神面貌。

在干校学员中广为流传的、不大好见阳光、近乎荒诞不经的故事有两件。

故事发生在鞍干一号舰艇。该艇常常游曳于渤海。鞍干一号艇上的船长、水手中,有几个人是文革前分配到公、检、法等部门转业的海军服役人员,他们对海上的情况比较熟悉。

据传,一日,鞍干一号航行在辽东湾。正行进之中,后面有一艘民船向其发出停船的信号;因为,前方海域有浅滩。鞍干一号的船员们看到信号之后,有人说,一定是那艘船有求于我们,不能管。于是加大马力,打算摆脱那艘船的跟踪。不幸,刚刚加速不久,鞍干一号一头插进浅滩,搁浅了。结果,那艘民船来到搁浅地点,把鞍干一号拖出,护送到安全的航线。

又传,一日,鞍干一号在渤海中航行数日,粮食、蔬菜、淡水统统吃光、喝光。有人说,西海岸不远有一个军港,我们是不是到那里去求援?船长说,反正是水尽粮绝,别无选择,也只能够求助于“最亲爱的人”了。于是,鞍干一号开足马力,径直奔向军港。

军港守卫官兵发现有船只向军港驶来,便向鞍干一号发出警告,令其停止前进。看见军港发出的警告信号,船长命令,不要理会,开进去!于是便有了鞍干一号闯军港的故事。军港方面了解到鞍干一号的来历和现状;特别是,有些船员是海军出身,提起一些老首长、老上级,更是拉近了双方关系,感情愈发融洽。军港方面只能发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给鞍干一号补充了吃的、喝的和燃料,让他们安全返回盘锦五七干校。

(二)王树林头痛

我们快要离开大董屯的时候,市里开始从干校各个单位抽调干部回去工作。我们局抽调两人,一个是蒯大宇,一个是任大才。蒯大宇是造反派头头,斗批改的骨干中坚人物,肯定是市里重用的对象。按照lùn_gōng封赏的常理,第二个人应该是统计局在千山学习班的二把手王树林。不知道为什么,却偏偏是任大才?这个问号,始终没有人找到答案。任大才不属于造反派先进分子,上山之后,基本上属于斗批改的左派,多少受到了头头们的重视,但是,论造反的贡献程度,他大概是轮不到首先被抽调回市里。他在统计局不是业务骨干,工作态度也距离积极肯干太远。他的优势大概是父亲是鞍钢工人,出身好;是中国人大毕业生,牌子好;在国家中央机关工作部门工作过,底子好……。反正,他被抽调回去了。他们俩个都被安排在市革委会综合计划局。

几个人调离干校,回市里工作,搅动了大董屯打石头人们的心。像我


状态提示:告别大董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