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2月2日,日军撤出了栗子园。
事实上日军也并没有遭受重大的损失,但山县有朋认为敌人两面夹击,来势汹汹,固守栗子园可能会吃亏,索xing退出来,吸引中国人追击。同时,他命令安平河口和安东的日军立刻增援,只要这些部队一到,就能围歼对手。
但是中**队并没有追击,甚至也没有去占领整个镇子,取得连通之后,立刻全军转而向北,撤往了凤城方向。等到天明日军第六和近卫师团赶到,看到的只有一座空dangdang的栗子园。
鸭绿江边的战斗,最后是以日军占领江北岸的各个滩头城市而结束。在战术上,日军获得了胜利,突破了中国的防线,并夺取了一块中国领土。
但在战略上却是日军重大的失败,中日双方进行了一些战斗,日军在付出相对较大的伤亡后,却并没有对中国的主力部队造成重大损失,战争无疑将拖延下去,日本速战速决的希望落空了。接下来往北的追击战,补给线必然继续延伸,困难在进一步加剧,这是日本不愿意看到的。
近卫军到目前为止,伤亡总数将近7000,这个缺口基本上被国内新训练的部队所补充。
而另一方面,日军从登陆朝鲜到现在,伤亡人数大的超出想象,达到日军总数的两成,这个比例十分惊人,光死亡人数就有16000余人,其中将近三分之一是非战斗xing的伤亡,包括冻死,病死等。而且因为后勤条件差,医疗药品不足,天气又严寒恶劣,所以日军士兵受了伤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治,让死亡率大大增加。
除了近卫师团之外,其他各个师团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员,比如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六师团,都和近卫军恶战过,尤其第六师团,战斗步兵剩下了不到一半。
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日军的士气和战斗力,让山县有朋对接下来的进攻战十分不乐观,他不得不让部队停下来修整,补充粮食,弹药,也包括兵员。
山县有朋在给大本营发出绝密报告里,除了要求得到至少两万预备役官兵外,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意见:日军远离本土作战,气候地理条件又极为恶劣,支那主力军的顽强又完全出乎战前的预料,在支那辽阔的土地上,很有可能会形成无尽的拉锯战,这对帝国是不利。
因此必须采取果断决定,调动预备役主力,在靠近支那统治中心的地方登陆,比如山东半岛,直接威胁北京,迫使支那决战,早日结束战争。
2月4日,日本大本营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相关问题。
战争旷日持久,靡费巨大,到现在却还是僵持不下。陆地上看似步步前进,舆论上都是胜利的消息,但政府有苦自知,敌人并不是没有还手之力。
海上同样如此,看着好像把中国人堵在港里,但对方并没有大的损失。因此到目前为止,事实上战果非常有限,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人肯定是不会屈服的,到最后只怕日本会被先耗死,这所有的人都觉得心情沉重。
最后会议逐渐倾向同意山县有朋的计划,派出早已集结在码头的预备役主力,在山东半岛开辟第二战场,既能围攻威海卫,歼灭中国海军,又能威胁中国的首都。
虽然也有意见,主张在辽东半岛登陆,支援山县有朋作战。但很快被会议否决了,原因很简单,目前日军在中国东北的兵力其实并不少,但由于气候、地理、补给等各方面原因,无法发挥应有的力量。现在即便在辽东登陆,中**队战力完整,大不了继续后退,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形成没完没了的追逐战,实在让日本政府有些胆寒了。
而且参谋本部经过计算,中国有战斗的精锐部队近卫军,大约在五个到六个师之间,而在鸭绿江一带的中**队,大约是五个师,因此可以判断在其后方也就一个师左右,兵力空虚,因此登陆山东有较大的胜算。
最后会议做出了三个决定:第一是同意给山县有朋补充两万兵员,以保持北面方向对中国的压力。
第二,集结预备役主力,准备登陆山东。
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