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调教初唐>第977章 汉语拼音
倒是件难事了,再说,以国家机器大力推广,虽然不敢说能像后世一般能够拓展到乡村,但是只要能各地推行开来,做为大唐地官方标准口音,其中能带来的好处,难道国家统治机构能不动心?

如今,大唐关中道的人口仍占到大唐的三分之一,加上这几年来连续地向大唐各地迁民,使得关中音的全国也就有了大的发展机会,嗯,虽然这儿的腔调跟后世的普通话有区别,可是关中音却是目前大唐地主要使用人口,这就显得其语音整合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

以关中音为大道各道各州府甚至各民族之正音,进行推广,虽然很难,但是当年秦始皇不也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这其中带来的好处便是使得华夏大地变成了一个共同的整体,官话的推广,同样是利于整合大唐帝国的子民地向心力,认同一个整体地远期国策。

“语言文字既从一律,文话皆相通,中国虽大,犹如一家。非如向者之各守疆界,各操土音之对面而无言也。”我很是文绉绉地摆显了这么一句经典之言。这些话自然已经涉及民族语言的统一和发展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实现大唐全盘化统一。

李治很详细地听着,时不时提出他的疑问,我自然是一一为其解惑,李治也渐渐地明白了这个道理,嗯,其实谁不愿意向秦始皇学习?当然。学习他那种永于打破常规,建立一种制度和次序的执着精神。

实际上,大唐成立之初,业已有学者提出了这个概念,不过,这个概念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只是获得了一些有识之士的片面上地支持,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提出规范大唐汉语语音的学者。大都缺乏一种超前意识和远见性。

应该说,历史的局限性,让他们的理念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举个例子,后世我作一份关于汉语拼音的调查时就曾经查到过一个资料,就是大唐后期的和尚守温,可以算得上历史上较为有名地早期音韵学家。

他用汉字来表示这些声母和韵母,因此。这样的字母没有进一步发展成拼音文字。但是他创制三十字母,为宋人“三十六字母”的蓝本。敦煌所出唐人写本中有守温关于音韵学著作的残卷,内存“三十字母”及“四等轻重例”等,为守温首创字母之说之确证,又由此知其为等韵学的创始者。

只不过。由于政府机构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应该说认识不足,所以根本就没办法推广开来,而现。是大唐大扩张、拓展意识为强烈的时代,侵略性和吞并性发展到极致的年代,这个时候,统一全国人地语音,必然能受到侵略性强烈的统治者的重视。

至少,根据我这些年来的观察和理解,李叔叔和李治时代,肯定能让汉语拼音以国家重要政策的形势加以推广。加上,本公子大力提倡教育,正好将汉语拼音进行推广大,照此一来,何患不成?百来年后,怕是全世界都以说汉语为荣。

林林总总说了一大堆之后,我干脆也坐起了身来,把后一口酸梅汤一饮而。出长了一口气之后笑言道。“呵呵。百来年?我大唐才多少人口?关中人占到了多少比例?慎重地选择关中音为全国之标准,首先。就已经占到了一个受众数量上地优势,说个简单的例子,不是怕没人教吗?简单,我曲江书院每年能毕业多少学子,若是学子之中,若是有十之一二愿意从事教书育人之事,让他们学会拼音之韵法,然后,便能教授于弟子,三五十年内,只要国家大力的推广其为官话,到了那时候,何惧无人愿意学?”

李治没有形像地盘腿而坐着,很是喜不自禁,抓耳挠腮的模样儿,不过很快,李治注意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方才我忽悠了他这么久,却一直迟迟没有泄露一点关键地核心问题。“音韵之法,倒底是啥?”李治很殷切地替我倒了一杯茶水之后,赔着笑脸讨好地道。

我没说话,直接就从桌上抄起了一支碳笔,纸上刷刷刷地画出了一些字母。“这些是什么你知道吗?”我冲李治嘿嘿一笑言道。李治打量了一翻


状态提示:第977章 汉语拼音--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