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省城后,罗伟东还在汽修站忙碌。晚上,王晓桦先后接到了罗妈妈和罗美薇的电话,把情况复述了一遍。罗妈妈和罗爸爸单位每年都会体检,他们自己平时也注重保养,电话里和王晓桦强调去医院检查的必要性。想到儿子和晓桦在外面工作,怕年轻人仗着身体好就不把一些健康的生活习惯当回事,身体的保养是要从年轻的时候开始的,年老除了问题只是事后补救。于是又把以前罗伟东罗美薇兄妹听腻的话好好唠叨了一遍。王晓桦全盘接受,态度好的让罗妈妈过了一把瘾,挂电话的时候心里透着满足。

“千里“的发展非常好,非常快,这从人员的增长上就能看得出来。2002年底2003年初就五个人,三个老板,一个老板娘,还有一个付强也不算外人。一年过去,现在是2004年初,人就增加10来个,并且还在火热招募中。

叶磊看着高兴,有时候也会忧虑,发展快是好事,过快就不好了。以免发生问题,他花了一个上午把”千里“从设备到员工捋了一遍,技术有东子,高叔,付强把控没问题,这一年来客户的满意度也很高,很多一次服务后就成了他们的忠实客户。和其他店不一样,”千里“虽然价格稍贵,但是明码标价,价目单上写了是多少就是多少,不会把一个服务内容拆分成几个部分有好几个报价,然后这里藏一个,那页写一个。客人看得时候挺便宜的。修完或者整改完一看账单,傻眼了。而且更重要的是罗伟东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标准和审核制度,客户的车开走后不需要返工,叶磊对这点颇为得意,这就是一个品牌的创立过程。

接下来就是后勤保障工作。学弟的能力不错,加上现在他暂时不用火急火燎地找客户,两个人一起,很好地完成维护客户。考察员工,采购所有的汽修和非汽修用品等行政类的活,虽然忙了一点,每天也要跟着一楼的维修师傅们加班,但是有钱赚谁会嫌累,月底奖金给得多,大家心甘情愿。

叶磊想完还是不太安心。想了又想,觉得如果要出现问题,采购这块概率绝对很大。速安旗下的零配件生产工厂,主要供应的还是速安的汽车制造。“千里“在他看来发展很快,但是在速安眼里还是不值得一提,他们的订货量离批发的量还远着。开公司也好,开厂也好。其目的只有一个,追求利润。虽然凡是讲究先来后到,户优先是最重要的原则。好几次,店里库存快耗尽了才把货送过来。

不是不想找另外的买家,但是速安是最为便利,质量在周围省内也是最有保证的。家大业大的特点除了狂霸拽,还有一个就是出了事情不会逃避责任,也逃避不了。急速的进货渠道质量也好,但是呢客户也多。生产量还比不上速安。就算合作了,“千里”也不会是优先的那个客户,一样会被拖延交期。

所以目前的办法只有一个,把常用的货在淡季定多一点,不常用的也备着。改装尤其不好弄,个人对车的爱好不一样,车的型号品牌都有着自己的品味,改装要更换或者增加的零件和设备五花八门。让进货的难度增加不小。

为此,罗伟东,叶磊和汪凯三人坐下来好好开了个会,可是说来说去还是只有笨办法——尽量在生产淡季并且在店里流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多订货。冷门的也都备一些。除此之外,罗伟东加强了和速安设计部领导同事的联系,王晓桦不在的这几天他已经请了两次客。饭桌上也说了一下他的难题,大家也都心领神会,家里有关系的,本身有点权的能帮的尽量帮了。

设计部的主管还专门到“千里”来看过,一切都很正规,当时就拍了拍罗伟东的肩膀,说了一句“不错”。设计部有五个主管,罗伟东的前领导是最有希望接任经理的人选,他家里人都是几辈子的老员工。后来的后来,罗伟东完全没有想到,“千里”会有机会成为速安汽车指定的修理地点之一。叶磊和汪凯也发挥各自的优势,发挥人脉最大的效用,即使店里的材料已经用完了,速安的货还没送到,也能从其他的同行


状态提示:提高实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