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青春校园>趟过青春河的男人>200第100节 似水年华(下)

第100节似水年华(下)

枪是自造的,工序并不复杂,我们自己都会造。造枪时,先用七号铁丝扭成一个手枪状的架子,然后把废弃的自行车链片串上去,固定紧,一般要串上七八个,其中一个要先钉上一枚自行车铜辐丝帽,串在铁丝的最外边,用来装“弹”。

串好的链片用塑料皮裹住,外面用费旧炮线缠好,但要留出钉上辐丝帽的那枚链片,以便装“弹”。缠好的链片孔孔相连,形成一个枪膛,这时,再把用铁丝扭好的撞针插入枪膛,并在撞针上挂一根弹性好、易伸缩的橡胶皮带。最后,再在枪架上装一个用铁丝扭好的扳机。这时,一把小手枪就做好了。使用的时候,先把挂有皮带的撞针拉出来,挂在扳机上方预留的小卡头上,接着,再旋开枪头那枚装有辐丝帽的链片,把火柴梗插进去。插的时候,先插火柴尾,待火柴尾从链片外露之后,再顺势一拽,直到火柴头完全嵌进链片,卡住。一般来说,头大的火柴梗容易卡住,且放的时候响声更大,所以我们总选用大头火柴装“弹”。

装好以后,把装有火柴的链片再旋回去,与其它链片对齐,然后一扣扳机,挂有皮带的撞针就会飞速地撞向枪膛里的火柴头,随着“叭”的一声大响,火柴梗便带着一小股硝烟飞了出去。后来,我们又改进了这种小手枪,把子弹壳与自行车链片用辐丝帽钉在一起钉死,形成一个枪筒,制成一把响声更巨、威力更大的筒子枪。放的时候,先在枪筒里灌上火药,再用碎纸和碎石塞死,然后像原来那样旋开链片,只将火柴头抠入链片眼,作为引信,往上一合,就行了。

那时候,一到冬天,村里的民兵就搞射击训练,子弹壳很容易获取,但火药并不怎么好弄,得拆开爆竹从里边倒取。买爆竹得花钱,而我们又手头拮据,所以火药十分珍贵。有一年冬天,村里有一家做爆竹的作坊失火了,引燃了炕上炕下成堆的爆竹。闻讯而来的邻居们灭火时,什么也顾不得了,只顾拼命地往东西上浇水。浇水之后的爆竹,彻底失去了用途,完全成了废品,最后被倾倒在村边一口枯井里。如此天赐良机,可乐坏了我们这帮求火药心切的小子们,班里十几个男生呼啦一下就蜂拥而来。大家围在井口,望着在黑暗中隐约可见的一堆堆宝贝似的湿爆竹,兴奋得直想跳下去,赶快捞上来。

这口废弃多年的枯井有七八米深,虽远远超出我们的个头好几倍,但根本难不住我们这群淘宝心切的小家伙们。办法很快就有了,众人一个个手脚利索地解下各自的裤带,挽在一起,连成一根长绳,然后拴在一个胆大同伴的腰上,慢慢地把他送到了井底。经过一番用心作业,总共弄到了二三十帽子湿爆竹,后经解剖和晾晒,得到了好多火药。有了如此充裕的火药,放枪的时候,就不再是零星地放了。大家集中起来,排成队伍,放起了排子枪,枪声清脆密集,十分过瘾。

这年冬天,母亲生下了小妹妹,产婆是村里的,向我要了几包火药,说是给儿子玩。由于事先没跟小伙伴们打招呼,事后因此与其中一位体型彪悍的小头目发生了一顿大口角和小打斗。后来,我们下井捞爆竹弄火药的事情让一个知情女生告发了,老师严格追查,把众人狠狠打了一顿。

危险、刺激的玩法还不止这些,在那个革命英雄主义盛行的年代,一部又一部战斗影片的上映,成为启蒙儿童们尚武、爱武的最佳教材,也成为小伙伴们个人英雄主义、冒险主义空前膨胀的直接推手,其结果是经常有意识地模仿电影上的镜头,逞能、逞强做一些危险动作,如玩打仗游戏、沿墙头、跳火坑、爬树,等等。村里的果树园、打谷场,外围是一圈长长的、方方整整的围墙,墙的周长各有四百多米,一直是我们沿墙头的绝佳所在。

这些围墙不太高,约两米左右,都就地取材,用黄土夯筑而成,但因年深日久,墙头被风雨剥蚀得相当厉害,要么裂开一两指宽的缝隙,要么凸一段凹一段,且还是尖顶子。一般情况


状态提示:200第100节 似水年华(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